年6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来黄山市考察,认为歙县、屯溪和黟县多处古民居被保护得很好,三个地方都可以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他的看法是,第一是歙县牌坊群,第二是屯溪老街,第三才是黟县西递、宏村,他并没有明确地确定哪个地方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来怎么确定黟县的呢?这事一开始我也不清楚,还是年省建设厅副厅长吴晓勤来黄山,他当年是负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我就问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歙县当年怎么不搞?怎么找到黟县?他说不是先找到黟县,是先找到歙县的。当时歙县不想做这个事,认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没有什么好处。然后吴晓勤找到黟县县委书记钱晓康,钱书记很慎重,答应研究。省建设厅同时通过正规渠道征求黟县政府意见。县政府派副县长余国辉到合肥参加了这次意见征求会。这就是当时事情的真实过程。
年12月21日,县委书记钱晓康主持召开了黟县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会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研,促使我们下决心的有这么几个原因:余国辉到合肥开会回来以后,我要他全面地了解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情况。因为当时大家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知之甚少,存有较多顾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和歙县问的是同样的问题。
余国辉当时说有这么几个情况:一是竞争非常激烈,国内有个地方申报。二是压力很大,周干峙支持周庄、同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是原建设部领导,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说话有分量。三是费用很大,丽江、平遥和之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些地方都花了几千万元,有的花了上亿元。周庄、同里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已花了几百万了。前面讲的是困难,但他后面说的一条信息促使我们下决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丽江、平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旅游人数每年翻番增长。
当时我们就黟县的发展做了多次探讨,黟县干什么?黟县工业明显是弱势。黟县祖宗留下的一片青山绿水和一批古老建筑,是黟县最丰厚的遗产和资源,所以黟县发展旅游是最有潜力的。我们把西递、宏村和丽江、平遥作比较,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这次常委会上我第一个发言,主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的发言是会前和人大、政府、政协的很多同志作了探讨的。
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一是我们财政上太困难,全县财政收入才过万,当时工资都发不出来。二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花很多的钱,这钱从哪里来?这时正是世行还贷的高峰期,很难通过银行筹措资金。三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到底有多大好处?万一花了很多钱还申报不成功怎么办?
这次艰难的抉择得到了几大班子和黟县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支持,常委会上的发言是一致的,要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为什么要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大家看准了发展旅游是黟县的必由之路。黟县只有八百多平方公里平地,除了农田、村庄等,可供工业用地很少,而且流域面积很小,水域经不起任何污染,当时一个罐头厂、一个电镀厂的污染就已严重,群众经常上访,所以没有发展工业的潜力,只能走以旅游经济推动黟县发展这条路。当时黟县的旅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中坤公司的引进对黟县旅游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坤公司接管宏村的旅游后,宏村旅游变化很大,从年的16万元门票收入到年的40多万元门票收入,西递门票已达多万。群众初步尝到甜头,看到发展旅游的前景。再就是丽江、平遥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坚定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信心。
还有就是当时我们认识到,通过申报可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民、干部的素质。就是申报不成功,也可以建立一套保护制度,对提升西递、宏村的知名度,加大保护力度也是有好处的。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确定下来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金问题。我当时拨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步资金只有10万元,我对主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余国辉副县长说:“钱在哪里我也不知道,需要用钱提前15天告诉我,我再来想办法。”
当时财政确实困难,一般批拨经费都是几千元,1万、2万已是开大口了。后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规划我又拨付了12万元,据说周庄、同里规划经费财政一次就给了万。因为经费问题,在回良玉书记来黟县检查工作的时候,我们作了汇报,他对我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西递、宏村古建筑保护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后来我们就去省里找回书记,想请他给予支持,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回书记见到我第一句话:“你全省最小县的县长敢找我省委书记汇报工作,说明你们黟县人思想解放了。”我们汇报后,他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法,很支持,说等他出国回来后再来帮助研究解决。
他回国后不久,就被调到江苏任省委书记了,结果这次资金没有争取到。在从合肥回来的路上,我和余国辉开玩笑说:“这个事搞成了,我和你也没什么功劳,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要是搞不成,我和你要挨板子。”虽然这次去省里争取资金没成功,但我们也宣传了黟县,还是有收获的。当时余国辉和我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几千万,可我真正有数的就是能用来打擦边球的万。几千万的预算是包括西递、宏村的新房拆迁改造等。
西递、宏村的保护方案,特别是新房子要拆多少,各方争议很大,我们从节约经费出发。提出一个戴帽、穿衣、架眼镜的方案。所谓戴帽就是在房屋的平顶上加上马头墙,所谓穿衣就是把新墙作旧,所谓架眼镜就是把铝合金窗等用花格窗挡住。这个方案最终得到省建设厅的首肯。这是一个创举,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本。
我们汇报后,他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法,很支持,说等他出国回来后再来帮助研究解决。他回国后不久,就被调到江苏任省委书记了,结果这次资金没有争取到。在从合肥回来的路上,我和余国辉开玩笑说:“这个事搞成了,我和你也没什么功劳,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要是搞不成,我和你要挨板子。”虽然这次去省里争取资金没成功,但我们也宣传了黟县,还是有收获的。当时余国辉和我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几千万,可我真正有数的就是能用来打擦边球的万。几千万的预算是包括西递、宏村的新房拆迁改造等。
在评审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我们请了罗哲文、郑孝燮、王景慧等几个老专家,建设部规划司的处长傅爽和国家文物局一处的郭旃,省建设厅吴晓勤,省文物局李虹等。
他们看了宏村,又看了西递、南屏、关麓。第二天早上还没吃早饭,郭旃、我还有国家、省市的一些专家在一起聊天,话题逐渐转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上了,郭旃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专家,参加国外文化遗产评审的,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我看了西递、宏村后收获很大,周庄、同里的品味和西递、宏村是不可比的,我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报西递、宏村,而不是周庄、同里。”建设部规划处的傅爽等当时也很赞同郭旃的意见。所以他们回去以后,起了很重要的推荐作用,很快就来函通知我们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定下来了。
参加宏村保护规划评审的活动和专家的意见,促进了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做出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决定。中坤拿出30万作宏村保护规划,也客观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总的来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得到了一批专家和领导的赞同和支持。当时的许仲林省长、臧世凯书记都很支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但有一点我们与其他省不同,别的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组组长都是由分管的副省长担任,唯独我们省是我这个县长担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组组长。后来我问过吴晓勤,为什么不请省领导来担任,他说他们不敢请,怕万一申报不成功,不好交代,所以没有向省政府提出来。我为什么和余国辉开玩笑说,搞不成我和你要挨板子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期间许仲林省长多次指示要我们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省建设厅的谢厅长也多次给予具体的支持。吴晓勤曾说因派他去党校学习,耽搁了一段时间,本来年申报的事拖到了年才做,耽搁了一年。
县四大班子团结一致,形成共识,促使当时县委县政府下决心做出了正确选择。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些老百姓不理解,晚上封好的墙第二天又给打个洞,星期一西递、宏村的乡镇领导就来汇报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还有很多投诉的人民来信,宏村又正由中坤公司接手不久,处于磨合期,意见议论很多,我们就是在不断认识、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坚定地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
当时安排副县长钱新庭、余国辉分别包片宏村和西递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整改工作,保证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序开展。为了节约经费,我们一方面组织本县的“土专家”准备资料,一方面请市规划院的专家编写文本。很多专业术语和古建筑的英文翻译很难,我们还请了东南大学龚凯教授来帮助翻译,市规划院院长万国庆、市建委的徽州文化专家陈安生为文本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