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祁门县安凌镇党委立足镇村实际,围绕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点燃乡村振兴建设“新引擎”“加速度”,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迈进。
发挥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兴旺”大文章。摸清镇域范围内优势资源,发挥驻村工作队、金融村官、邮政专员、农技特派员联合作用,制定“一村一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发挥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引领示范作用,做好“小特精”产业谋划发展。芦荔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成立祁门县芦荔水稻专业合作社,以“党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的运转模式,流转本村土地余亩种植水稻,种植期间加强田间管理,以种植紫云英作为绿肥,采用人工拔草原始种植方式提高稻米质量,打造“芦荔清水田”品牌大米,同时延长粮食主导产业链,凭借素有祁门粮仓和地理位置优势,先后建立烘干房、仓储中心、包装车间等,打造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星联村党支部利用本村丰富的高山泉水资源,成立星联村泉水鱼合作社,建立瓦窑山泉水鱼基地,聘请专人管理和种植生态蔬菜、鱼类专用草,投放草鱼和长江中华倒刺鲃鱼优质苗余斤,生产成品鱼2万斤,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广乐村盘活水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硒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2条日产量20T瓶装水、袋装水生产线,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就业。
借助“党建+网格化”做好“治理有效”大文章。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党对村级事务的集中统一领导,依托“党建+”机制,推进“五好”支部创建,深化“支委+党员+群众”、包组联户制度,完善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始终把群众镶嵌在网格中,及时收集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感知基层脉搏跳动,打通治理体系延伸到户的“最后一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中。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打好“三治”组合拳是维系乡村治理格局良性运转、建设善治乡村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悉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村级组织行为,规范运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不断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
依托“一约四会”做好“乡风文明”大文章。按照“党组织带动+党员干部示范+全民参与”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凝心聚力作用,开展不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群众科普、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知识。制定贴合村情实际村规民约,将茶园绿色管理、移风易俗、禁渔纳入其中,同时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4个村民自治组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快文明乡风建设。深耕红色文化,打造好“王蒲村十八烈士墓、医院”红色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吸引党员干部等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近人次。挖掘乡村民俗等特色文化元素,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让非遗项目“打莲湘”家喻户晓。利用元旦、“七一”、春节等重要节点搭建农民乡村大舞台,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和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汪晶)
来源:中安在线全媒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