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支援地区教育发展和提升实践能力,团队通过不同专长的成员开展多方面的特色教学,来促进受支教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年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黄山“说文写字”支教团队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安凌镇雷湖村继续开展支教活动。
诗歌朗诵赞革命
志愿者开展了一节别有生趣的经典诵读课,授课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刚走进教室,学生们整整齐齐地正襟危坐在志愿者们面前,眼中的好奇没有遮掩地被我们看见,满怀着对于这门新课程的期待。当好奇的学生询问老师的名字时,志愿者微笑着摇了摇手:“等这节课上完,接下来在你们班还有一节辅导课,等到时候再告诉你们。”听到这样一番话,学生们停止了交流,开始屏息凝神地听老师的授课。
只见志愿者缓缓把U盘插入多媒体电脑,复制课件,打开。映入眼帘的第一张就是毛泽东年轻时候的照片,那张熟悉的面孔眼中透露着意气风发以及隐藏在深处的沉重。紧接着,志愿者就介绍起了毛泽东这个伟大革命家的生涯,从年轻时期到率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虽是早已熟悉的人物,学生们依然听得聚精会神,仿佛是随着讲述一起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苦难辉煌的时代。
接着是诗词朗读部分,一个学生率先举手,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只见她昂首挺胸地站起来,一字一顿并且声情并茂地读完了整首词。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小姑娘在从未接触这首词的情况下居然一字没有读错。志愿者们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的认真。
临下课,志愿者与学生们共同朗诵了词作,课程圆满收尾。
学生们认真听讲诗词作者生平(安徽师范大学刘浩提供)
笔墨书法显神韵
志愿者拿着手中的一沓书法纸和一捆笔走进教室,将纸笔分发给了小朋友们,又给每四人配了墨汁。
意料之中,志愿者选择了最基础的笔画——“横”。一位学生自愿将桌子借给老师来演示,其他人围成一个圈,共同看着老师是怎么写这个笔画的。“写横,先要毛笔轻顿压下去,再慢慢提上来一点并向右移动,再轻轻压下去,往回收。”一边说着,志愿者的手抓着笔一边动着,笔随着手抬起时,纸上出现了一个标准的“横”。
看完演示,学生们迅速回到座位,开始了自己的练习。一个男生不得要领,写出了几条粗细均匀的“树枝”,志愿者看到后,上前细心指导,又再次在男生面前示范。男生认真地抱着手看着,接着拿过老师手中的笔,笨拙又断断续续地按照指导将笔压下,再提起,再压下,再提起,终于写出来一个虽然稚嫩但初具模样的“横”。
之后,志愿者又展示了“点”的写法,学生们学得认真,有的还在继续练着老师教的笔画,有的因为完成了任务开始写起整体的字。虽然每个人的书法水平层次不齐,但是对待这门课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就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们意犹未尽地在老师的提醒中停下笔,把作品写上名字交给老师。
志愿者给学生们进行笔画示范(安徽师范大学刘浩提供)
趣味数学促思考
志愿者满怀笑容来到他的学生们面前,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轻车熟路地打开课件。
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他讲起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听完故事,学生们为其中的智慧激起了兴趣,志愿者随即趁热打铁,连放了几个数学问题,大家兴致高涨,遇到需要停下来思考的题目,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些难解的问题,志愿者等待大家一段时间后,就慢条斯理地为大家解释,学生听完之后恍然大悟,眼睛又迅速扫到下一题。课堂的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下课铃声响起,但学生们兴致不减,在他们的要求下,志愿者继续讲了后面的内容。学生们向志愿者们表示期待着下一次的趣味数学。
志愿者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安徽师范大学刘浩提供)
志愿者们的细心指导和同学们的认真听讲在这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所有人都从中收获了提升与友谊。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团队与学生进一步配合,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回忆。(通讯员刘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