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祁门红茶是在书本上,作为红茶类里面比较有名的茶类,专门看过其介绍,单纯为了增加茶叶知识量而学习的。
再次与祁红相遇,是茶友推荐的那款年的“红香螺”,外形乌润,卷曲似螺,金毫显露,红汤金圈,有着浓郁的玫瑰花香。第一次喝,就爱上了。
祁红作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又被称为“群芳最”,确实有着迷人的魅力。传统的祁门红茶,采摘精细,焙作考究,干茶紧结细长,乌油黑润,谓之宝光。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细嫩匀齐,滋味鲜醇甘浓,香气为典型的玫瑰花香。
祁门红茶的制作,大致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阶段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
祁门红茶的原生槠叶种,属于中叶种,现在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过去的祁门红茶,采摘要晚一些,在胡廷卿的《春茶总登》账本上写着:“光绪辛卯年三月十二日,谷雨后三日,开山采摘。”从胡廷卿的记录可以看出,过去制作祁门红茶的茶青,不像现在那么细嫩和注重外形。那时采摘的鲜叶,多是带有嫩梗的半成熟叶,茶的香气会浓郁很多。
到了20世纪50年代,祁门红茶有了地方标准,规范了制作功夫红茶的标准茶青,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现在的红茶,采摘日趋细嫩,多为一芽一叶,甚至是单芽,并非红茶之福,往往是好看不好喝。
祁门红茶的揉捻,有利于红茶特殊香气的形成,揉捻轻重缓急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干茶香气与汤感的细微差异,这就是好的制茶师傅手上功夫的妙不可言。
祁红的发酵,其实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的氧化过程。当茶青的青草气息消失,红变叶弥漫着青苹果香或花果香时,就可以进行干燥,终止酶的活性了。
过去做茶,还没有专门的红茶发酵空间,茶农会把人工揉捻完的茶青,放到木桶或者竹篓里压紧,然后盖上湿布,放在阳光下焐晒,直到茶青出现古铜色并有花果香出现为宜。过去的老茶号,收购的就是发酵至此的茶叶湿坯。
祁红的干燥,分为毛火烘干和足火烘干两道程序。毛火讲究高温快速烘干,让茶叶迅速停止发酵;足火遵循低温慢焙的原则,使低沸点的青草气息挥发掉,保留高沸点的花果香成熟物质。
初制完毕的毛茶,要经历更见功夫的精制,才会成为商品茶出厂外卖。祁门红茶,按工艺可分为功夫红茶、毛峰和红香螺三类。祁门功夫红茶,如果再细分,又可分为礼茶、特茗、特级和一到七级红茶。
已经慢慢进入冬季,正是喝祁红的好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静坐在窗前,布置起最喜欢的那套精美的茶具,再准备几份精致的茶点,吃着茶点,品着香茗,好一个怡然自得、充满情调的生活状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