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美溪乡美坑村一间民房里,55岁的沈小妹正在案前制作着糕点,布满老茧的双手却十分灵巧,随着手指翻飞,一款款糕点迅速制作完成。前厅的桌面上摆放着已经做好的各式糕点,等待着顾客的光临。制作糕点也是一门技术活。第一步是和面,这道工序需要用到菜籽油、发粉、糖等原料,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揉捏均匀;第二步是根据需求,制作不同的糕点造型;第三步是将做好的造型放入烘焙箱烤制,最后出品冷却装袋。“要想做好糕点,首先用料要好,这是关键;其次离不开好的手艺,不能大小不一。”沈小妹一边拿捏着手中的面团一边笑着说。从15岁开始,沈小妹就已经跟着舅舅学做糕点了,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30年前,沈小妹带着手艺从七都镇来到美溪乡,开始了自己的糕点制作生涯。最初那几年,生意很难,但由于诚信经营、糕点味道不错,很快就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可。“刚开始那几年,打面粉、配料、烘焙等全靠手工完成,每天做不了多少出品。年的时候,我们到市里购买了烘焙箱等机械,大大提高了效率,现在每天可以做50余斤面粉。”沈小妹回忆到。据沈小妹介绍,为迎合广大消费者需求,遇到节假日她还会提前专门制作专属糕点。春节一般都会烤制千张酥、花生酥、金枣等,端午节则做绿豆糕、冬瓜酥、猫耳朵,中秋时候会做一些月饼,如广式、苏式、水果月饼。平日里,制作的糕点以桃酥为主,做好的产品打包理好后会陆续送到周边批发市场和零售店进行售卖。时光悄然而逝,黑发变银丝,当初的小姑娘也变成了技术高超的老师傅。在被问及这些年是否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沈小妹笑着摇着头说:“从15岁开始学做糕点起,在七都镇做了10年。那10年,让我逐渐热爱上了糕点制作。后来,也把它当作一种情怀,有点乡土滋味。”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的品质。数十年如一日,沈小妹凭借着对糕点的热爱与信念,坚持做好每一个糕点,在糕点事业上精益求精40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沈小妹用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和她的“匠心梦”,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精彩的乐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