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夫,廣東陽江人,字者宓、子禔,號凹凹耕夫、江南劚客,自署鈍夫,別署白居、囧舍、三撇甯居、一寸齋、甯齋、借黟堂。現爲中國佛像印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廣東楹聯書畫院院士、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楹聯學會會員、西泠印社童衍方书法篆刻暨鉴藏工作室成员。從小酷愛書畫,嗜古、詩文,一路主修書法篆刻,略懂小繪,能刻紫砂、漢磚、硯等器物之銘文。曾研修於中國美術學院和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創作班。師承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先生。近年作品曾參加西泠印社“百年西泠?樂石吉金”大型國際篆刻選拔賽、廣東省第五届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國篆書書法大展、中國首届佛像印大展、四川西蜀印社主辦同心共築中國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代篆刻名家作品展》、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精英收藏工程暨國際千人千印大展等展覽。年作品曾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參加展出,并被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收藏,、年分別參加江蘇省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佛像印雅集第一回、第二回展出。年舉辦“凹凸無聲”書法篆刻個人作品展。

▲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先生題簽

序嶺南新軍 黟山傳燈劉一夫篆刻印象唐存才黟山黃士陵篆刻從明清流派印風上溯秦漢兩周印典,最終形成面目嶄新的篆刻流派——黟山派。他對近現代印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尤以粵地爲最。他的藝術傳人中李尹桑、易孺、鄧爾疋、馮康侯等均在嶺南印壇具有很大的聲望。劉君一夫,長於粵地,見賢思齊,醉心金石,長於書法,精於篆刻,於黟山一路心慕手追經年不渝。近年來更是佳作疊出,篆刻初具面貌,不僅在嶺南而且在全國印壇嶄露頭角。與其他的傳統藝術一樣,篆刻藝術十分講究對於傳統經典的傳承。劉君的篆刻藝術以秦漢印章爲基礎,加上對明清流派印的學習,再回歸潛心研究黟山黃士陵印風而最終形成自家面貌。這是一條經過刻苦學習之後,參以個人審美取向而做出的理性選擇,也是一條衆多篆刻家成長的正途——在學習傳統經典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秉性的道路,逐漸走向成功。打開這本印譜頗有“舒卷渾同嶺上雲”之感,其中朱文線條勁挺,白文氣格沉穆,足見劉君學習黟山派用功之深。這得力於作者對黃士陵篆刻的理解并非停留在“依樣畫葫蘆”的描摹階段,而是希冀能夠由表及裏地追求黃士陵篆刻的核心元素乃至黃氏篆刻內在的藝術精神。歷來大篆刻家并不是將自己囿於印章之內,畫地爲牢,作繭自縛。而是能夠博採衆長,爲我所用,所謂“功夫在詩外”。對於篆刻而言這樣的藝術養分,首推書法。不難發現,劉君的印章中有著很好的“書法表達”,或許好的印章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刻的像寫出來一樣。黃士陵書法和印章傳遞出高度統一的精神氣韻,這是每一個學習黟山派篆刻者所不能忽視的事實,也是完成從左顧右盼到入其堂奧突破的重要一環。劉君的藝術訓練從未忽視過這一點,在書法學習上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這使得他能夠在更高層面和古人交流與前輩神會。在“當年雲淡風輕”一印的邊款中他提到“印人以漢爲宗者黃士陵最爲光潔,古氣穆然……..余作此印以黃氏刀法,利刃直下,欲求勁挺之勢,又爲免於呆板,用線稍作傾斜,個别字求方圓之變”。篆刻家對於篆刻的理解決定了自己能夠走多遠,這樣才能做到“心手雙暢”而事半功倍;在“不厭其煩”一印邊款中他提到“吾嗜玩刻,已有時日,經年累月已成癖好,每有時暇孤燈爲伴與石相磨。凡作一印揣摹累積與復加易稿爲常不厭其煩。”可見劉君對於篆刻的執著和求索之藝術心態;在“拙中藏巧”一印的邊款中他提到“自以爲病叟鑿石運刀如筆,沖切自然,長畫沉實,短點痛快,拙處令人神往矣”,可見對於藝術規律他是何等的明白,堪稱胸有成竹。同時,劉君印章中的詞句文雅,題材廣泛,這也是明清文人篆刻一脈的應有之意。詩詞歌賦、格言警句、花鳥魚蟲、體悟心得均能入印,令人讀來如沐春風。這樣的內容與其追求的典雅静謐的藝術表達方式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作爲今天的篆刻家,對於傳統經典抱一個怎樣的態度是我們必須正面和回答的問題,誰也繞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劉君也有自己的思考,這是他在創作上和精神上的最強大的支撐和底氣。同時,所有的繼承都要打上“時代”的烙印,這就需要我們的作品具有屬於這個時代審美特徵。當下“黃士陵印風”頗爲流行,許多篆刻家心中都有屬於他們的“黃士陵”。劉君作爲其中的一員正用自己的思考與實踐爲我們展現屬於他自己的“黃士陵”。謝稚柳先生有云,繼承傳統越深,則自家創作越精。劉君印譜付梓之際,索序於余,因綴數語。子穆於步黟堂,時己亥冬月

作品欣賞

高品質回復評論贈書

1、不論是獨特見解,還是個人感想,只要原創評論即可參與;

2、由中國篆刻網組織人員共遴選出10位優秀回帖評論的網友,贈送《劉一夫篆刻選集》一本;

3、評論請在年6月10日前回復,過期無效;

4、成功獲得贈書的網友須提供地址、姓名及郵編、電話等資料。活動截止15自然日內未提供位址等資訊,視同放棄;

5、獎品由中國篆刻網寄出,順豐到付。

《劉一夫篆刻選集》

《劉一夫篆刻選集》由劉一夫先生编,童晏方先生题签。中國篆刻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篆刻、书法、紫砂刻壺作品共49件(套)。

:mm×mm 1/16

:18.6×26cm,厚約1cm

:P

:ISBN---2-9

:中國篆刻出版社

: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中国篆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