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祁门县 >> 祁门县特产 >> 池州茶,家国梦

前面我们介绍了池州唐代寺院茶和宋代官茶,可知池州茶的国内历史地位。明代中后期,随着茶叶的外贸之路被打通,池州及九华山一带茶叶热销海外,如东至所产“千两朱兰茶”为“商队茶”之代表,茶文化也随之闻名世界,本期,我们走进国外市场最为熟知的“祁门红茶”。

摄影

奉启军

一个人两地情

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在安徽至德县(今池州东至县)尧渡街下船,这里商贾云集,熙熙攘攘,是皖南山区通往江西、广州等茶叶口岸的重要集散地;这里茶田遍野,茶垄交错,北宋梅尧臣曾在此任县令,自称“采茶官”……余干臣被这里深深吸引了。

此前,余干臣在福建任税官,为维护茶商利益,极力抵制洋商压价;年日本侵占台湾,余干臣为酬报国壮志,追随沈葆桢办理台湾海防,忍痛隐瞒了家母病故的消息,因按清廷律,父母亡需回乡守孝三年。

终于,日军退出台湾,余干臣却因瞒报母亡故而被革职,黯然返乡途中,来到池州这片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上,有个念头钻进了他的脑海:此时福建红茶外销正值盛期,池州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为何不尝试做红茶?既然仕途报国无门,我还可以实业报国!

一款茶万里名

余干臣以池州地区楮叶种茶树为原料,根据“闵红”工艺试制红茶,没想到一经面世,便深受国内红茶名家认可和国外市场欢迎,他便在祁门地区扩大生产经营,并命名为“祁门红茶”。并于年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图片来源

国润茶业

祁门红茶的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香气清香持久,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被掩盖,反而更加馥郁。国际茶市上把祁门红茶“似花、似果、似蜜”的复合香气叫做“祁门香”,这种以产地命名的香型,在红茶品种中只此一家,可见祁门红茶的独到之处。

图片来源

国润茶业

祁门红茶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宠儿,成为了英国王室的至爱饮品,被誉为“红茶皇后”、“茶中英豪”,一时风头无两,余干臣也名振一时。但他始终心怀郁结,因为中国茶叶出口产生的巨大贸易额,是列强意图瓜分中国的重要原因。他自觉有生之年无法看到国家强大,又怀着未对母亲尽孝的自责,便出家为僧,隐遁九华山。

一颗心百年承

但实业兴国的梦想并未消弭在这片热土上,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贵池茶厂”(今国润茶业)得以筹建,担负着对苏联出口创汇的使命,其于年建设的祁红木仓,是中国茶叶界现存最早、规制最高、且仍在使用的红茶木仓之一,被称为“活的祁门红茶博物馆”。

▲国润茶厂内保存着国内唯一一条木质联

祁门红茶不曾断代的香气,正如余干臣与几代人不曾改变的初心,经历百年洗礼,终于得见国家兴旺富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祁门红茶仍然是外交中不可重要的国礼,体现着中国人“廉、美、和、敬”的君子风范与气度,散播着中国人温润淡雅的文化与艺术品位。

▲国润茶厂现在仍然使用的木仓

图片来源

国润茶业

山为茶之本,茶为山之魄,“诗酒茶”润泽了千年,赋予了池州文化朴素而执着的精神风骨;一池山水间涵养出的家国梦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走上新的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