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安徽省模范茶场更名为中国茶叶改良场之前,与中国其他所有产茶区一样,祁红的民间制作大多凭经验操作,关键工艺各有套路,神秘绝妙。
改良场的前身,安徽模范种茶场首任场长陆溁,在光绪年间考察过南洋诸国的茶业,对中国茶作过痛心的分析,认为印度锡兰的茶由于机械化生产,价格更有竞争力,中国红茶如不改良,将无出口之日。
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出资筹建安徽模范种茶场,试图改良祁红生产技术、种植方法。地址就选在祁门南乡平里村。
无奈时局动荡,半途而废。
改良场继承了其“遗志”,自提出《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吴觉农先生年来到祁门开始,就在茶树的栽培和管理上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的思路。
吴觉农
年,吴觉农因要出国考察,推荐上海商检局茶检室技师胡浩川任改良场场长。
当时的祁门平里,交通不便,地方治安也不好,生活物资匮乏,不少人都因受不了艰苦的生活而拂袖离去。但胡浩川欣然受命,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孑然一身而来。
胡浩川
胡浩川担任场长后,于年和年,从台湾和德国引进机器设备,成功制出红毛茶,再经过精制,装箱运往上海,大受欢迎。有外商甚至表示,“这样的祁红,有多少要多少”。
在运销环节改良场也有创新,祁门红茶以前水路沿阊江至湖口再由长江至上海,改良场时期采用汽车运输,由徽杭公路运至杭州,再送至上海,时间大为缩短,运费也每担省1元以上。茶叶运抵上海后,改良场直接联系买方,打破了传统由茶栈代销的惯例,利润增加了。尤其是年,改良场甚至直接将大批茶叶运往伦敦,售价高出上海15%以上。
年,改良场一分为三,一部分为祁门精制茶厂,一部分为历口茶厂,另一部分为祁门实验茶场(现在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经过不断调整和改革,到年,祁门茶场和历口茶厂合并为“安徽省祁门茶厂”,历口厂为分厂,都划归安徽省茶业公司。
中国茶叶改良场平里旧址
此后的岁月,工厂完成多项重大的工艺改革,为提升祁红生产技术作出卓越贡献:年三改脚踩揉捻为木桶揉捻成功,祁红初制从此告别沿袭了近百年的落后揉捻方式;年帮助茶农试建烘炉成功,从此结束毛茶卖“湿坯”岁月。年成功引进和安装苏联的大型萎凋机、揉捻机和干燥机等全套初制设备;年完成精制工艺流程生产线,简称联装,设计年生产能力为吨,并投入使用。
现存于平里的中国茶叶改良场陈列馆
萎凋槽
烘干机
德国揉捻机
在今天,平里的现代化加工厂将祁门红茶生产工艺融合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让祁门红茶的生产实现标准化、全自动化。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现代红茶产业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让祁红小镇真正“因茶而名、因茶而富、因茶而强”!
茶红天下清洁化生产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