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代,宁红茶在我国的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地理结构、区域特色、茶叶品种等,可以将江西茶叶产区大体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大区域集中在江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主要以南昌府为中心,东南至建昌府与福建邵武府交界的武夷山脉地区,西南包括吉安府、袁州府、临江府、瑞州府等,北达九江府和南康府交界的庐山地区以及长江沿线的彭泽、湖口等地区。这一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度大、面积广,包括了江西中部地区的诸多府县。综观地图可知,明清时期江西的茶叶产地众多,除南康府外,其余十二府俱出茶。然而,根据康熙《南康府志》的记载:“(康熙三年)南康府,户部项下芽茶折银六两九钱八分五厘……叶茶折银五两六钱……户部项下供用库芽茶一百一十六肋(斤)八两。”幼口上地方志所列当地物产中包括茶,可知南康府实际也是产茶的。此区域茶叶品种多以绿茶为主,最为著名的当属庐山云雾茶,其他各府也有当地特色的茶品出现,其中不乏名品,且多为贡品。既为贡品,品质自然出众,康熙《江西通志》中关于江西茶叶的描述即是最好的论证。此志中提到,“《茶谱》云:洪州西山白露鹤岭茶,号为绝品”;“袁界桥,其名甚著,今称仰山稠平、木平者为佳,稠平尤号绝品”;“匡茶,香味可爱,茶品之最上者’夕;“齐茶,出宁都紫云峰,香味第一,不可多得’,等。另外,虽然宁州以红茶著称,但是不可否认宁州双井茶在历史上的显著地位,欧阳修就曾将宁州双井茶奉为“草茶第一”。《茶谱》云:洪州鹤岭茶极妙:《东坡集注》又云:草茶,自景佑以来,洪州双井、白芽制作尤精,远出日注之上,遂为草茶第一。黄鲁直(黄宗羲)曾经以双井茶为礼送好友苏东坡,并有诗刻《山谷集》。第二大区域相对较分散,茶叶品种以红茶为主,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一是南昌府西北部的宁州、武宁、铜鼓地区,“宁人嗜茶,就地炉烹,且烹且饮”,以宁红工夫茶著名,宁红素有“茶盖中华,价高天下”之美誉。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汤色红亮、茶香持久、品质出众,与祁门红茶类似,然而名气却远较祁门红茶之下,这也正像江西茶叶的处境,茶叶品质出众,却不为世人所知。实际上,到了近代,宁红茶在我国的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红茶市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曾有学者对宁红茶进行过专门研究;二是饶州府东北部,集中在与徽州府祁门县相近的浮梁地区,以浮梁工夫茶著称。浮梁自古就是茶商的聚集地,浮梁茶叶品种也十分优质;三是广信府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与福建崇安县相近的铅山县,也以出产红茶闻名,其中著名的有“河红”。茶叶是明清广信府最大的经济作物,尤其在清朝,大量茶山、茶园被开垦出来,茶叶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同时,铅山县下辖有明清时期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口镇,经济发展较快,并且铅山县水运发达,信江河、铅山河、陈坊河、紫溪河、杨村河构成了其丰富的航运水系,为当地的茶叶贸易提供了便利。第三大区域则是广大的赣南地区,包括吉安府南部、南安府、赣州府等在内。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域,此地域气候地理环境较恶劣,像南安府四县石山多荒,而上犹“地逼扬粤,天气递之雨阳寒懊之候,与中土不伦,阴霆日多而晴雾日少”,贫所以茶叶品质不佳,出产的茶叶也多以野生茶树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此区域内的茶品较丰富多样,不像前两大区域主要以单一茶品为主,而是包括绿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诸多品种。南安府崇义县的龙归山,“在崇义县西一百八十里,与广东韶州仁化县连界。森林丛警,土人制茶,与普儿茶相似”,此处普儿茶可能作普洱茶,属于黑茶品种;又有赣州府石城县的通天岩茶,属于绿茶品种。石城县产茶多不佳,“惟县南十五里通天岩有异茶,善制者往往携囊就岩采制,清芬淡逸,气袭幽兰,绝胜宁齐、赣储”,通天岩茶色泽润绿,香气清高幽雅,味醇爽口,汤色清澈。到现今,石城县仍多出产通天岩茶,属江西名优产品之一;再如赣州府与广东交界处的定南县以及与福建毗邻的瑞金县,多产一种叫藤茶的茶叶,此茶属于白茶品种;还有赣州府的兴国县,“县东新溪,遍地皆茶树。谷雨前采取细嫩,清芳差可与岩茶比美”,此处岩茶为武夷山岩茶,兴国茶是青茶,属乌龙茶之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