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disease/a_9446776.html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月如昨,桃花旧,仍是千年前迷糊的武陵人误入的仙境。陶渊明以梦一般的笔触虚构了一场世外桃源的偶遇,就此开辟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心中的神圣家园,人们争相歌咏之、向往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十里烟柳桃花,飘飞如蝶,芳草弥漫的气息,林静幽泉,风轻轻、步轻轻,月朦胧,人亦朦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青葱绿意里,飞鸟蹁跹、人物和睦、天地祥和,欢声笑语涤荡着路人日渐倦怠的灵 。千年前的世外桃源单纯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一切质朴纯美,然而也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梦境。千年后,一个名为“桃源村”的地方,却实实在在承载着自然的清灵、家园的温馨。桃源村地处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与江西毗邻,始建于南宋淳佑六年(公元年),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相传,因形似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得名。整个村落极具诗情画意,宛如一幅被风吹过的山水国画,厚重中带着轻灵。桃源村群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地少——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依山傍水、随坡就势。村前有河流名为兔耳溪,东西向如同青罗玉带般潺潺而过,溪上横跨一座廊桥,名为“桃源桥”,建于明成化九年,上半部分为廊,粉墙黛瓦;下半部分为桥,石质单孔。廊亭南北两边砖墙到顶,各有六个什锦窗,寓意平安吉祥、福寿绵绵。廊桥的东头有一块明成化九年立的《桃源里桥记》,记载了附近的名胜风景和廊桥筑事。廊桥门额有同治丙寅年祁门县名绅题写的“古津”石匾。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时光的印记慢慢爬上廊桥的额头,沉淀成记忆里最悠然的风景。廊桥西头有石碑两块,一名禁 ,一名禁丐。表现出村民杜绝 患,自卫村庄安宁的决心。与廊桥相连的是一座飞檐翘角、斑驳陆离的魁星阁。此阁原有三层,阁前是一片古树林,每到便金秋形成“七枫金银保水口”之势。可惜,文革之乱使原本的风水宝塔变成了牛栏棚,古树林也变为农田。走进桃源,仿佛走进了历史,村里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貌。一幢幢古祠堂,就是这种古风遗貌的完美诠释。其中最有名的便数“五门七祠”了,相传陈氏来桃源时有五个兄弟,随着家族繁衍昌盛,五个兄弟兴建了七座祠堂:大经堂、持敬堂、保极堂、慎徽堂、思正堂、大本堂、叙五祠。祠堂是宗族历史、宗法制度的集中体现,是百姓循规蹈矩、有法可依、有序可遵的标杆,是维系宗族血脉的纽带,也是激励后人的神圣场所。桃源的古迹数不胜数,淡雅古朴的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马头墙、窄小幽深的小巷、斑驳剥落的老墙、甚至是昨夜无意落下的那场杏花雨,都恍然如梦境般迷离虚幻。绵延群山巍峨环抱,溪水如碧温柔流淌, 发垂髫皆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民至老而无忧。仿佛穿越千年,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个质朴自然、纯然无忧的桃花盛开之地。花落花开漫天处,笑语浅唱桃花坞,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一往桃花村,从此千春尽隔流水。在祁门,像桃源村一般美丽而静朴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有机会,你也不妨来看看,来体验一下古村的慢生活,感受一点淡淡的乡土情怀。夏风冬雪、春花秋月,我相信,无论哪个季节,都是合适的——你都会邂逅到让你心动的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