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就是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自年起,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汇侨北社区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至今社区居民依旧乐于分类,坚持分类,并形成了保护社区环境的共同理念。这得益于汇侨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伟清扎实的群众基础,用便民利民之心真正走到群众中去,为他们解决问题,让居民群众愿意一起干,现在汇侨北社区垃圾分类率达95%以上,也让垃圾投放点成功融于社区成为景点,邻避设施真正成为邻利、邻乐的公共设施。扎实小手拉大手宣传,垃圾分类理念破圈垃圾分类能否坚持,最重要的是理念宣传是否到位。汇侨北社区成立于年,有居民户,常住口人,成人群体占了绝大部分,李伟清组织开展了系列“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活动,让小手牵大手行之有效。一件马甲、一个袖标、一封感谢信……这是汇侨北社区给参加志愿活动学生们的肯定和鼓励。汇侨北社区通过广州志愿者网、白云志愿FUN、居民群招募小区内外的学生、居民志愿者,发挥小朋友在家庭的影响力,推动垃圾分类的宣传。仅在年暑假期间,发布项目30余个,招募志愿者余人次,服务时长超过余小时。小志愿者督导员在督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同时,还会劝导居民将投放错误的垃圾从垃圾桶内捡出,并引导居民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箱内,做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他们的参与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增添了青春与活力,强化“小手牵大手”的推动作用。而在汇侨北社区,垃圾分类理念的“破圈”并不仅仅体现在大人和小孩之间,也体现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外国居民大部分听不懂也看不懂中文,如何与外国居民沟通、如何向他们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一度是李伟清心里的难题。思前想后,李伟清联系新市派出所外管中心进行支援,并邀请外国友人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以向外国居民逐一宣传和讲解的方式破解难题。在李伟清看来,里外一家亲,每个人都是汇侨北这个“大家”的一员,都应该有主人翁精神,为社区友好干净的环境助力。便民利民之心,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社区是由人组成的联合体。一个社区幸福感强不强,高不高,体现在社区服务的细枝末节,是否真的从群众利益出发。上午10点,汇侨北社区的定时垃圾投放点已经关闭,此刻的投放点更像是居民广场上的花圃,旁边的绿色植物更是再添生机。李伟清为了提高居民的投放乐趣,改变分类率低下的问题,不仅进行基建提升,将一旁的百米绿道进行装饰宣传;同时组织人员对投放点精细化管养,确保投放点无落地垃圾、无异味、无污迹、无四害。目前小区内的五个投放地点均是广州市星级投放点,路过投放点,居民群众再也不需要小步急跑,屏息掩鼻,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内的3个定时投放点安排了4名家庭环境比较困难的居民在上午6:30—9:30,晚上18:30—21:30进行督导工作,给予补贴。同时,动员社区居民群众将可回收垃圾分类打包送到投放点给督导员,补贴督导守桶费用,弥补经费的有限。李伟清表示,开始只是想帮困难家庭,但是结果是让人欣喜的。如今,可回收垃圾分类打包补贴的费用每月可为他们增加元以上的收入,让居民群众更形象地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无形中也促进居民分类习惯的形成,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让投放垃圾成了他们茶余饭后闲庭阔步舒适生活的一部分。“智慧”科技引入,垃圾分类成效更上一层楼从最开始的每楼层2个垃圾桶,到撤桶,再是粗放的定时和误时投放点,到如今成了白云区社区配置实时监控垃圾分类投放亭的首个试点。李伟清称,每一步的改变是理念跟时机的融合,过程虽是缝缝补补,但却也促使着垃圾分类成效在逐步提升。“但最开始需要监督员时刻‘守桶’,每个员工时间长,工作也辛苦。”李伟清说。因社区里分类工作一直扎实,汇侨北社区拿到了相应的资金和嘉奖。李伟清就想着不拘于现状,开始谋划改变,为投放点“添新衣”,引入“智慧”科技。在白云区的统一部署下,新型智慧垃圾分类亭内装有多个摄像头和感应器,对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监测到的所有数据可以实时上传至终端一体机,除了可以统计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还可以全方位记录每个人的投放情况,实现垃圾投放的可溯源。而在非投放时段,分类投放点将不再摆设垃圾桶,严格实行定时投放。如果有人靠近垃圾分类投放点,监控感应系统就能捕捉到,并通过音箱进行语音提示。现在监督员即便下班,也不会存在垃圾堆积的情况,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小区的分类率也不断在提升,垃圾分类投放体验有了质的飞跃。谭超谭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3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