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祁门县七里桥社区办事大厅,“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九个大字悬挂正厅,下方映入眼帘的五环写着“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所想、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所困”,社区秉承着“精心、暖心、细心、真心、倾心”宗旨,一直用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您好!我今天来就是问问,有没有适合我丈夫的工作岗位?他在外面打工,我想让他回来找份工作。”在“三公里”就业圈服务窗口,34岁的钱雯女士正向工作人员咨询着就业岗位信息,工作人员一边详细记载一边对她说,“对您的需求我们已经记了下来,我们及时反馈对接后再跟您联系!”社区的“五心”服务总是让钱女士这些前来咨询者满意而归。

  钱女士一家三口,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因为孩子上学,想在身边找份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工作,8月初通过社区宣传和家门口“三公里”就业圈的活动开展,很快找到了合适岗位,目前就职于黄山瑞池建设有限公司。如今,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受益的她也想给丈夫找份就近工作就业。

  七里桥社区一直将为民服务扛在肩上、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今年以来,社区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从百姓的民生小事做起,从居民的就业“饭碗”抓起,以党建统领全局,把就业贯穿主线,让网格触角延伸,积极探索推行“网格+”工作模式,助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网格+党建,精心送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作用,采取培训和实地考察等渠道向党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通过亲身体验向辖区就业需求人员开展宣传,共为5人解决就业问题。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服务活动,建立党员联系帮扶和回访制度,对就业入职人员按时跟踪回访,及时反馈社区党组织,做到服务“不断档”。

  网格+民生,暖心送服务。通过网格员开展系列利民惠民服务送信息活动,让不同群体感受社区最暖心服务。对残障人员,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机会,链接岗位资源提供就业。对安置帮教人员,网格员开展“一对一”服务,帮助他们走上就业岗位。对退役军人,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了解就业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岗位链接。

  网格+维稳,细心送服务。分23个网格实行分片负责、按岗定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岗,岗中有责,一岗多责,一员多能,不断提高社区网格化水平。组织网格志愿者开展“小手牵大手”反诈、养老反诈等系列宣传活动,为辖区营造安全就业环境。摸排辖区企业和个体实体店保安、保洁等用工情况,推荐网格居民应聘上岗。

  网格+志愿,真心送服务。结合创城行动,组织网格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网格员,开展“党员走在前、文明我先行、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宣传活动,通过“敲门行动”将就业政策送上门。利用全员核酸检测点,为疫情返乡人员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解决缓解因疫情带来生活压力。

  网格+就业,倾心送服务。紧扣县人社局开展的“邻工夜访”和“四季送岗”等举措,创新开展“两为两送四季”促就业行动,“两为两送”就是组织社区书记、网格员与人社服务专员,夜访为居民送岗位信息,为求职者送链接服务。四季就是结合“四季送岗”招聘,为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互通互惠桥梁。

  “邻工夜访”送信息,“四季招聘”送岗位,家住鲲鹏岭秀城34岁的方越先生也是“三公里”就业圈直接受益者。之前方先生一直在外打工,因疫情今年没选择外出,一家四口让家里的经济压力突然加大,在家很是着急,6月份通过社区入户宣传和举办招聘会,让方先生很快就选择到了自己心仪岗位,在祥源茶业有限公司做销售,业务干的风生水起。

  社区工作无小事,为民服务无止境,就业直接关系着居民的“饭碗”和“钱袋子”,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份稳定的收入。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就业“饭碗”是头等大事,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就必须牵好“绣花针”,串好“千条线”,搭好“引线桥”。下一步,我们立足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持续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服务居民,党建引领,就业优先,不断深化探索“网格+”模式,把社区“想干的事”变为居民“期盼的事”,切实提高辖区网格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七里桥社区书记王春燕表示。(胡利军程铖)

来源:安徽经济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