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古老的建筑身后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走进祁门县洪家大屋,半部立体的《清史稿》就这样呈现于眼前。
一山一水皆风景的徽州最丰裕的大概就是古建筑了,然而却没有多少建筑担负着风云际会的沉重感,唯有洪家大屋。
洪家大屋为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东大街敦仁里8号、10号、12号、16号,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承恩堂、养心斋、承泽堂、思补斋等组成。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洪家大屋的诞生注定写满了时代的印记。
拥有传奇色彩的洪家大屋,其主人的一生也颇为辉煌。根据史料记载,主人家是名为洪烔的祁门东乡洪村人,道光年间,在江苏镇阳县任学政,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姣好,后南下广中营茶,主推产品是祁门盛产的安茶,顾客多是英国人,也为日后祁红茶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近代以来,洪家大屋吸引文人墨客屡屡到访的原因,除了精美的徽派建筑以外,还有其身为曾国藩行辕的另一身份,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里居然还留存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珍贵史料,官军与革命军的相遇,为这座宅院增添了无数传奇色彩。
咸丰十年,曾国藩力排众议亲率湘军主力剿灭太平军,行至祁门县便将其行辕设置在了洪家大屋,据说,洪家大屋所在的敦仁里弄堂就是由曾国藩亲笔所写。大屋的另一奇谈便是太平军题词,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些遒劲有力的字体为珍贵的太平军题词。这些字迹历经风霜的蹂躏,如今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这几个字分别为“太平天国粤东前营叶高”,据考证,出自太平军石达开部下叶高之手。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迹,安徽省专门为此树立了碑记。
发家致富的洪烔便在祁门县城安家置业,建造了这恢弘气派的洪家大屋。一百多年风云变幻,曾经的繁华盛景早已不复存在,但仍能从斑驳的房屋之间寻见徽商富甲一方的气魄,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自豪与骄傲。
风雨的侵蚀最终折断了洪家大屋的奢华,门窗表面的木漆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少玻璃也在偶然间化为碎片,但宅院的气势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高耸的马头墙、精致的门楼、四水归堂的天井,无一不在昭示着洪家主人的显赫家世。
大屋的另一奇谈便是太平军题词,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些遒劲有力的字体为珍贵的太平军题词。这些字迹历经风霜的蹂躏,如今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这几个字分别为“太平天国粤东前营叶高”,据考证,出自太平军石达开部下叶高之手。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迹,安徽省专门为此树立了碑记。
太平军在只留下简短的十个字,而曾国藩的湘军则留下了大量的文字遗迹,其内容无外乎忠君爱国等思想。
斯人已去,斜倚旧事回眸痴,曾经繁华嬉闹的宅院满布青苔,宏伟的高墙也生了斑驳的污渍,今非昔比的无奈现实不禁令人唏嘘不已,留下的,只是嗟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