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谢湖北省开展的职教对口支援,因为有他们的助力和支持,学校发展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在谈到职教对口支援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时,新疆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学伟这样对记者说。更让周学伟感到高兴的是,湖北省在日前启动的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中,开启“校帮院”对口支援新模式,在“精准”支援上大做文章。
对口支援带动跨越发展
“没有武汉船舶职院祝福老师的引领和帮助,我不可能成长这么快,特别感谢他。”博职院机电学院青年教师吴志远说,短短3年他就成长为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
年8月,祝福作为支教教师,从湖北来到博职院工作,在这里他建起祝福电气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把当地教师吸纳为成员,引领和带动青年教师们快速成长。
原本援疆一年半的祝福,在完成任务后因学院教师们的热情挽留,他选择继续援疆。“除了教学之外,我把大量时间用在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项目申报和师资培训上,尽全力帮助学院快速发展。”祝福说。
吴志远的成长只是职教对口支援给博职院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年以来,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选派了一批职业院校教师对口支援博职院。
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员,博职院很年轻,年由7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当时学校发展面临多方面困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比较短缺。”博职院党委书记徐小林说,“湖北职教对口支援选派的教师缓解了我们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他们把新理念、新方法带到学校,传帮带本地教师,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
年以来,湖北省对博职院的援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援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人力支援,选派教师人次,通过传帮带引领当地教师不断成长;三是联合办学,通过高职“1+2”“3+2”以及跨省单招等联合办学形式,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
以“博州湖北职教园”为重点,鄂博共同建立了职教对口支援长效保障机制,创造了职教区域合作运行模式。由湖北省和博州两地教育部门、湖北省承担对口支持任务的高职院校、博职院共同组成的对口支援联席会议长效机制,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破解发展难题。
年以来,湖北省教育厅协调湖北多所职业院校选派了8批人次短期援博教师,实现每年在博职院支教的长短期援博教师稳定在30人左右。为切实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年至年间,博职院累计选派66名专业教师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北高职院校参加“高职骨干教师、中职骨干教师、中职转岗教师”培训班进修学习。徐小林说,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对口支援过程中,湖北和博州还创造了“3+2”中高职贯通模式。从年起,博职院连续3年与湖北省5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跨省区的8个专业“3+2”中高职贯通试点,联合培养学生于年起按期升入湖北高职院校学习,3年共计名学生实现“读博州中职,上湖北高职”的目标。这一模式的成功试点,大大增强了博职院的吸引力。
发展新阶段面临新挑战
“在湖北高职院校帮助下,学校发展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周学伟说,“结合博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前教育、电气自动化等34个中高职专业,在校生人数从最初的千余人达到余人。”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湖北职教对口支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博职院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时代发展,对口支援时间延长,援助方式和机制也一直在变化。”武汉职院援疆干部、博职院副校长陈其国说,“对口支援成绩虽然不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一直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