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大宋提刑官》这部电视剧想必不少人都看过,演绎的是法医学鼻祖、南宋湖南提点刑狱使宋慈的传奇故事。

但电视剧终究是编剧们虚构的,而这桩年发生在安徽祁门县的真实案件,才是由当代“宋慈”们谱写的一曲真正现代洗冤录。

谨以此文,向本案中坚持不懈并最终令受害人沉冤得雪的中国警察们致敬!

也以此文,送给案中那位坚韧不拔、忍辱十年的英勇少年!

清代《洗冤录》古本

第一、一起发生在闹市区的持刀伤人案

年1月9日晚8点半左右,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公安局接到一起突如其来的报案。

报案人声称在当地闹市区中心广场处有人持刀伤人,请求公安局尽快派人前去处理。

警方闻讯后当即派出民警赶到案发地,并在现场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名伤者,其中男的叫胡树坤,女伤者叫作康爱琴,二人都是祁门县贵溪村村民,早年便是旧识。

而行凶者也不是别人,乃是康爱琴丈夫冯良超,案发4天后,躲藏在外的冯良超主动投案自首,向警方交代了他持刀行凶的过程和动机。

据冯良超供述,他之前一直在外打工,近期回来后却发现自家妻子与同村村民胡树坤走的颇近,因此他疑心二人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安徽黄山脚下的祁门县县城

在嫉妒心的强烈驱使下,冯良超开始暗中跟踪胡树坤。1月9日晚8点,冯良超发现胡树坤又去了康爱琴在县城内开的服装店,在他看来,二人这必定是在偷情相会。

冯良超立马转身去买了一把菜刀,待他转回来时,正见到胡树坤伸手拉下服装店卷帘门,冯良超当即脑子一热,挥刀便向胡树坤、康爱琴砍去......

此案案情极其简单,概而言之就是外出打工丈夫怀疑留守妻子出轨所以持刀报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起典型的因家庭伦理纠纷导致的伤人案。

事实上祁门县警方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然而让警方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一位青年男子的突然到访,却让接下来的事情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第二、身怀巨秘忍辱十年的少年

到访警局的青年叫作汪坚华,19岁,人长得高高瘦瘦,说话间还有些青涩腼腆,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是这起伤人案中受害人康爱琴的独子。

汪坚华

汪坚华赶到公安局时,冯良超已因持刀伤人而被刑拘,其实警方对康爱琴与胡树坤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并不关心,冯良超醋意大发伤人,事实俱在,按相关法律处理便是了。

然而当汪坚华讲完一桩10年前他所亲历的往事后,康、冯、胡三人之间的感情纠纷,立时便让办案警察们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19岁的汪坚华,讲述的是一起诡异无比的疑似命案!

据汪坚华所述,现在的这位冯良超,与她母亲康爱琴是后来才结的婚,他原本的亲生父亲,叫作汪树林。

10年前的年,那时的汪坚华只有9岁,他与33岁的父亲汪树林、母亲康爱琴以及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在祁门县的贵溪村。

那时的汪家虽收入不高,但妻贤夫安、老少和睦,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

祁门县贵溪村,拥有千年历史,风光旖旎

在汪树林眼里,这个家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康爱琴打小身子骨就不太好,汪树林体贴妻子,便专门为康爱琴在村头开了一间杂货店,这样康爱琴就不用下地干活,只需平常照看好店铺就行。

而另一方面,汪树林则是倾尽全力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其人不仅承担了家中田地几乎所有的农活,平常稍有空闲,还会到村旁的山里挖些山笋挑到到城里叫卖,赚些额外钱财补贴家用。

除照顾好妻子与年迈父母外,汪树林最在意就是他唯一的孩子汪坚华。虽然汪坚华当时年龄尚小,但父子二人感情却极其深厚,汪树林可以说将此生最深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子。

如果说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汪树林这一生则是尝尽了十分,家境天生贫寒并非他之错,相反他的所作所为,却不失为一名勤劳上进的好儿子、好父亲和好丈夫。

然而这平静祥和的生活却在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被彻底打破了。

当时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但汪树林并没有因此停下劳作的步伐,那天早上他一大早就去到了山里挖山笋,只想着再多挣几个钱,让父母妻儿这个春节能过得更好些。

这是汪坚华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出门。

挖山笋

上午11点左右,突然一名村民连滚带爬地跑到汪家报信,说汪树林从山崖上摔下,现在人已经不行了,让全家人赶紧过去看看。

一家人闻言赶紧汪树林出事的地点奔去,汪坚华赶到后看到爸爸躺在一处小山坡上,嘴角上残留有一道血渍,整个人已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汪坚华爷爷奶奶等人见状嚎啕大哭,汪坚华心中亦泛起巨大的无助感和失落感,只希望爸爸能最后再和他说上一句话、再看上他一眼。

然而汪树林此时已处在弥留之际,他眼中残存的光亮已是肉眼可见地变得渐渐暗淡,目光里透出的是对这个家深深的眷恋和不舍,那凄凉悲苦的一幕,汪坚华虽然只是个孩子,却是终身难忘。

此时乡亲们已找来车辆,医院抢救,医院,汪树林就停止了呼吸。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汪树林是失足跌落悬崖身死,便按照当地丧葬风俗办理了丧事,将其下葬。

然而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小小的汪坚华,却将父亲苍白嘴角上留有一道血痕的那一幕,永远记在了心里......

父亲究竟是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汪坚华。

父亲死后不久,他倒是就父亲嘴角血渍一事问过家人,但家里人都说没注意到,久而久之,这个天大的疑问他也只得深深埋在自己的心底。

儿时的汪坚华

他很清楚,若父亲真是被他人所害而他又不断去讲,一旦被那凶手暗中所知,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为自己和妈妈带来不测之祸!

第三、让白骨来说话

自汪树林去世后,汪家便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汪坚华母亲所经营小小杂货铺的盈利完全无法支应全家四口的开销,为了一家人生计,康爱琴不得不改嫁给了邻居冯良超。

冯良超的妻子几年前去世,是个鳏夫,独自拖着个女儿过活。

一边是孤儿寡母、一边是孤女独父,两人这一结合过日子,确实是解决了生活上的不少难题,冯良超在外打工挣钱,康爱琴则在家照顾儿女和公公婆婆,如此一家人生活才维持到今日。

当然,那冯良超脾气暴躁,刚结婚时待康爱琴还算不错,但时间长了,便常有拳脚相加之事。

康爱琴为了孩子,受了家暴也不敢对外诉说,但自己却常常独自偷偷抹泪,这一切都看在幼小的汪坚华眼里。所以汪坚华长大后,便带着妈妈一起在祁门县城里开了一家服装店,远离了冯良超,康爱琴的生活这才安生了不少,直到近日发生冯良超刀砍“情夫”之事。

当汪坚华向警方陈述完这一切,犹如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从9岁开始就背负着这个秘密,至今已是十载春秋。小时候他根本不敢透出半点口风,直到今天他长大成人,拥有了保护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的一搏之力,这才敢将一切向警方和盘托出。

我不敢想象当时年仅9岁的汪坚华,是怎样渡过的这10年。

儿时的汪坚华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品尝着甜美可口的零食的时候、在哭闹撒娇着要父母购买新衣服新玩具的时候,汪坚华却以小小稚童之身,身负血海深仇,他日夜盼望的只有一点,让自己那不明不白死去的亲生父亲,终有一天能沉冤得雪!

如此坚韧不拨有情有义的勇敢少年,世所罕见。

在听完汪坚华在警局的这番陈述后,屋内久久没有声息。一方面是在座的警察们为汪坚华的经历和他道出的这段隐秘所震惊,另一方面则是汪坚华口中之事,在侦破工作上有很大的不利。

10年前的案子,证据早已随着漫长的时光湮灭,要想从头查起何其难也。

而且这一切都是汪坚华的一面之词,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他所讲的这一系列事件中存在某种客观犯罪事实,汪坚华口中的父亲被人所害从始至终都是他个人的推测,这直接导致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警方无法立案!

但令人意外的是,祁门县警方在此之后依然做出了进一步侦查的决定。

汪坚华是个年轻人,或许不知办案警察们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怎样的付出,但深知此事不易的我,却不得不为祁门县的警察们真诚地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忠诚、公平、正义!

这六个字,恐怕就是祁门县警方做出这番决定的唯一原因和解释。

祁门县警方召开会议

此后祁门县公安局迅速部署,一方面是勘查当年汪树林的死亡之地,试试还能不能找到残留的线索,而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开棺验尸,让汪树林的白骨自己来说话,以查明他的真正死因!

一场毫不逊色于古之洗冤录大案的侦缉行动,就此缓缓拉开大幕......

第四、开棺验尸

在汪坚华报案不久,祁门县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奇便带着侦察员赶到了贵溪村进行调查走访。

警方根据村民反映情况,先是到了当年汪树林身陨的小坡上,而恰恰就是在此处,警方发现了第一个疑点。

以下是警方在现场的影像资料截图,如图所示,此处小山坡地势平缓,若说一个人从上面失足摔下,怎么也不可能一下就命丧黄泉,除非是直接磕碰到了重要要害,或许还有点可能。

王树林死亡的小坡地实景影像截图

紧接着警方又想到,有没有可能是汪树林在之前采笋的山道某处坠落悬崖,靠着身体强壮坚持走到这里才倒毙的?

然后侦察员们沿着之前汪树林曾走过的大致挖笋路线来回走了数次,包括对当时汪树林在路上见到什么人,做了何种交谈都一一进行了调查,依然没有发现什么线索。

看来要真正揭开汪树林的死因之谜,唯有开棺验尸一条途径了。

年春节刚过不久,两辆满载干警和法医的警车便驶入了多人聚居的贵溪村,在带队的祁门县刑警大队队长曹班景的指挥下,一行人直扑汪树林的下葬地。

贵溪村是皖南的一座小山村,这里民风极其传统,当地乡民闻知警方要对汪树林开棺验尸,不由得议论汹汹,在当地人看来,挖坟开棺无疑是对逝者的不敬。

只是此行人命关天,无论怎样警方都要查个清楚明白,因此警方对乡民们进行了多番解释,并顶着巨大压力打开了汪树林的坟墓。干警们不敢想象,如果最终尸检没问题,他们又该如何向乡民们交待。

在警方正式开棺前,汪树林父亲按当地风俗在坟地上香

开棺之后,汪树林的尸骸已基本呈白骨化,3名黄山市刑侦支队赶来增援的法医分别对汪树林遗骸、棺材内土壤及周边土壤分别进行了样本提取,以确保后面的检验万无一失。

一周之后,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

结果显示,汪树林真正死因正如他的儿子汪坚华所料,死于身中剧毒,而致命毒物,正是农村里常见的老鼠药。

汪树林死因至此真相大白,一桩险恶的投毒谋杀案也由此正式浮出了水面。

古有洗冤录煮骨验奇毒,今有“新宋慈”开棺追真凶。

警方开棺影像资料截图,蓝色衣服者为法医

一千年来,时光如白驹过隙,世间万物早已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然而中国历代执法者们追缉真凶、维护世间的公平正义之心,却从来没有变过,永远如故!

第五、凶手究竟是谁?

开棺验尸之后,案情取得突破性进展,警方很快将目光投向了两个重要嫌疑人——前文伤人案中的男女主角,冯良超与康爱琴。

原因来自警方对汪坚华的第二次询问。

事实上在警方于贵溪村勘查汪树林死亡地点之后,警方就已高度怀疑此案是一起谋杀案,因此当时便秘密找到汪坚华,以了解更多的情况。

而汪坚华也不负警方所望,透露了他儿时记忆中更多的细节。

在汪坚华的回忆中,有两点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一是汪坚华说自家里杂货铺开起后,平常汪树林与康爱琴就住在杂货铺里,而他则跟着爷爷奶奶住在老房子里。

有时候母亲康爱琴晚上会回来陪他,说给他作伴。但有几次晚上他睡得迷迷糊糊,却隐约感觉到有人开门进来,当时他年龄还小,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很显然,康爱琴一直与某个人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关系。

祁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曹班景接受央视采访

其次是他记忆极为深刻的一件事。

在他父亲离奇身亡的前一天,他看到家里桌子上有一白色袋子,里面他依稀记得装的是蜜枣或柿饼。当时马上就要过年,小孩子天生也贪嘴,因此他准备拿几个解解馋。

然而此时康爱琴发现了他的举动,赶紧快步过来拿走了袋子,而第二天汪树林出门挖笋时,带的正好就是这个白色口袋。

每一次汪树林出门,为他精心备食的都是妻子康爱琴......

以上这些事情,汪坚华从未对外宣扬过,而这也是他怀疑父亲死于他杀的重要原因。

尸检结果结合汪坚华证词,显然冯良超与康爱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祁门县警方当即依法传讯了两人,在法律的强大威慑下,二人很快向警方交代了一切。

狱中的康爱琴接受采访

康爱琴年轻时长得颇为漂亮,邻居冯良超见之便多番引诱,年轻的康爱琴抵不过对方的甜言蜜语,最终失身于冯良超。

此后二人常有来往,而冯良超为了达到彻底霸占康爱琴的目的,便鼓动康爱琴谋害亲夫汪树林。

年春节前夕,冯良超购买来老鼠药,让康爱琴下在柿饼里,汪树林不知其中有毒,背着毒柿饼便上了山。

在挖完山笋的返程途中,汪树林耐不住腹中饥饿吃下柿饼,在半道上便口吐鲜血,毒发身亡。

此后冯康二人顺利结婚,但那冯良超性子暴虐,动不动便对康爱琴拳脚相加。康爱琴知道此人心狠手辣,加之已做下此等大案,亦不敢有半分反抗。其人倒是时常想起前任丈夫对她的好,常常偷偷抹泪,但一切都已经迟了,这十年来,她没有一天不活在惊恐和自责之中。

汪坚华当时并不知道母亲参与了杀害汪树林之事,他心中怀疑的是冯良超。

但他当时年纪幼小,虽见仇人每天都在眼前,却不敢有半点声张,而是背负着杀父之仇忍辱负重十年之久,直到自己长大成人有了保护母亲和爷爷奶奶的能力,这才向警方坦露了一切,并由此揭开了这起尘封十年的惊天大案。

冯良超

第六、亲情与正义

当办案警察告诉汪坚华他的母亲也可能参与谋杀汪树林一事时,汪坚华心中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虽然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不愿相信妈妈也参与了此事,但他作为案件的揭露人,又岂能不知母亲在父亲之死中的种种疑点呢。

身为人子,他只是不愿去面对这残酷的真相罢了。

爱与恨、情与法,这时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19岁的青年身上缠绕交织。

汪坚华与母亲早年的合照

当汪坚华在鼓起勇气走进公安局大门的那一刻起,或许我们并不知道前面十年中他的心里究竟经过了多少次的激烈斗争,但这位农村青年的最终选择却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并钦佩的——真相与正义!

随着此案水落石出,当地检察机关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对冯良超、康爱琴二人提起公诉。

经法院审理,冯康二人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年6月,康爱琴因在服刑期间认罪悔罪、有明显悔改表现,经安徽省高院裁定批准,特予减刑至22年。

康爱琴减刑裁定书截图

这起案件的侦破可以说殊为不易,案件的每一点进展,几乎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若没有汪坚华与父亲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就不会有汪坚华目睹父亲倒下时的暗下决心;

若没有汪坚华隐忍十年,并最终在亲情与正义之间忍痛做出大义凛然的决定,就不会有此案的揭露;

若没有祁门县干警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顶着乡民压力坚持追查此案,就不会有最后受害人的沉冤得雪。

无论是汪坚华还是干警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散发着人性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光芒,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满怀光明,并以此作剑斩向黑暗,这才让这一起毒杀案最终大白于天下。

文至结尾,鉴于前段时间一起极其轰动的案子,我还想借此案机会再多说几句。

武松的复仇,是无奈之下的血溅鸳鸯楼,而汪坚华的复仇,却是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庭之上。

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维护公平与正义,绝不该是武都头式的“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相信法律、依法维权,才是堂皇正道!

文/梦醒锦官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