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茶一个县
在历史中如此坎坷起伏
······
介绍完了祁门红茶的来历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它的
历史
带你走进百年前的祁门县
······
祁门茶业改良场旧址
清末祁门红茶问世后,随着万里茶道走向世界,在国际上声誉日隆。民国四年()初,上海锦隆洋行总经理英国人柏雷德等英商代表一行专程到祁门茶区进行一番详细考察后,向北洋政府农商部提出要求到祁门设厂自行生产祁红。选定祁门南乡平里村以西作为场址,于这年初冬抵达平里,当即垦荒造路,建设茶场。
年7月,模范种茶场改名为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购置大批设施与机械,修葺了场部,改良场面貌逐步改观。
平里茶业改良场外貌
年,县城南门外凤凰山建新厂房为总场(今县委所在地),原平里场部为分场,又将在历口梅山殿建数十年间,祁门茶业改良场进行各种科研实验,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祁门茶业改良场还有两片重要遗存保留下来。
平里改良场旧址
·坐落在祁门县南平里镇梅南公园旁
·当年的大门、车间、操场等一应俱全,旧貌依稀,其中还保留有许多当年进口的制茶机械
·不远处的郭口,甚至完好保存着当年为首创的新式茶园
县城改良场旧址
·坐落在茶山公园南侧
·原址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建的干燥车间、拣场等职工宿舍
·五十年代所建的苏联专家住处等一大批古建筑保存完好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庄晚芳主持所辟的茶园旧貌依然可以看到条播密植梯式茶园的诸多优点
阊江水运码头
阊江自古就是祁门(包括徽州)茶叶外运的最重要通道,古代从祁门县城顺阊江而下,一路上有众多码头,均是各地茶叶外销的重要运输节点。如今,保存基本完好的还有以下几处码头:
三里街水运码头
·是旧时祁门重要的商业街
·是祁门土特产运到江西再转运各地销售的重要地点。
马元泰过载行
·“过载行”亦称“船行”,船行实际无船只,主要依靠在运输行业中的诚信声誉,承揽客户与船主之间的转载转运和旅客搭乘业务
·当时马家与周家最出名,旧时并称“周马船埠”
平里程村碣码头
·位于平里镇,距离祁门县城20公里
·对面是梅兰渡,梅兰渡正对祁门茶叶改良场大门
·平里一带自古就是祁门茶叶的重要产区
溶口码头
·距离县城约30公里,位于阊江与奇岭河交汇处
·是目前祁门码头中保留最好的一处
芦溪码头
·距离县城约40公里,航道水深,可行大船
·为江西到祁门重要的码头,码头名称为祥大
·当年这个码头除了运输祁红外,还运输芦溪一带出产的安茶
倒湖码头
·距离县城约50公里,位于阊江与大北水交汇处
·此为祁门海拔最低处,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是难得的好码头
奇岭口码头
·在芦溪乡,是祁门南乡一带有名的茶村
·村里仍保存有众多茶商故居、茶号旧址
·位于阊江河最大的支流大北水畔,风貌依旧
如今这几处码头旧貌依稀可辨,见证着万里茶道祁门段的水路运输历史。
故居
茶商故居洪家大屋
·是坐落在祁门县城东街的一处茶商老宅
·其主人洪炯出身于茶商世家,任徽州学正
·年,洪炯买下祁门县城东街周家新建的一府六县豪宅,几年后又加以扩建,遂形成了洪家大屋
·洪家大屋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大屋俯瞰
平里贵溪胡元龙故居与培桂山房遗址
·清末,胡元龙大胆探索,按照制作宁红的方法改制红茶,祁红由此诞生
·胡元龙在贵溪村中开设“日顺”茶号,制出一批品质上乘的红茶
·他孜孜不倦推广红茶生产,影响力巨大,被称作祁红鼻祖
·现今胡元龙故居尚存,培桂山房地基依稀可辨
胡元龙故居
茶商胡云霞故居
·位于祁红乡老胡村通往程村碣的古道上,是当年祁门南乡祁红一带茶叶运往程村碣码头的要道
·胡云霞“春馨茶庄”的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最高等级奖项大奖章
农商部颁程村碣春馨茶庄奖凭
春馨茶庄胡云霞故居
古茶遗址
彭龙古茶村
·从前彭龙村做茶叶生意的人云集,出了一大批茶商巨贾
·彭龙茶商汪鸿昌和汪广英在彭龙村正式挂牌创建了“同和昌茶号”
如今彭龙村保存有鼎新茶号主人汪维芬故居为代表的众多茶商故居、茶号旧址,还有几座茶商捐建的古祠堂,历口大桥风貌依旧。
桃源古茶村
·祁门西乡桃源村是著名的茶村,祁红创制人之一的陈光楷就是该村人
·桃源人在里外桃源及附近村庄开办有陈怡丰、忠信昌、致和祥等14家茶号
·年,陈世英将家乡忠信昌茶号生产的红茶选送参赛并获得了金奖
如今桃源村保存有茶商故居、茶号旧址,最出名的是村中有5座茶商捐建的古祠堂。
农商部颁桃源忠信昌茶号奖凭
杨屋里王家茶号
·祁红茶号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祁红历史文化载体,既记载着那个时代祁红生产经营状况
·杨屋里王家茶号就是其中保存得较为完好的一座
·从外观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建筑,规模较大,粉墙黛瓦,徽韵十足
·大屋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面的为王家居住生活区域,后进乃茶叶生产场所
古道及茶亭
·祁门境内多山,古代交通多走山路,古道多顺山势、沿溪水而建
·道路连接村落,旁边茶园密布,既是祁红的产区,也是祁红的运输线路
·古道上还建有众多茶亭、茶庵,给过往商旅行人施茶,是古徽州茶文化的重要体现
如今,祁门境内古道众多,保存完好且较大的有两条:
·一为大洪岭古道,是古时祁门通往池州、安庆等地的重要通道
·二为榉根岭古道,就是翻越过岭连接祁门与石台两县的“徽池古道”
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如此多的遗址见证
......
丰富了祁红的韵味
让红茶得以流传至今
......
作者/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