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制作菌棒的原料准备充足,菌种生产线正不停地运转,拌料、装袋、接入菌种……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基地负责人介绍,菌种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不仅实现了“稻菌轮作”新发展模式,还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今年来,祁门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打破村域界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探索多模式运营发展路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培优做强,产业带动渐入佳境

  小路口镇将食用菌成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致力打造集体经济发展“亮”品牌。该镇依托食用菌种植示范乡镇“食用菌共富工坊”项目,打造以双莲村、春风村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带,辐射大丰、石谷、胜利、晨光等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附近村组余人务工就业,使村集体经济取得平均增收30万元的良好业绩。

  抱团发展,农旅康养串珠成链

  安凌镇锚定“1+6+X”发展模式发展粮食产业。通过整合琅丰村、芦荔村、星星村、星联村、王蒲村6个村的土地资源,种植优质品种水稻亩。同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快推进粮食加工厂建设,全面构建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闭环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祁门粮仓”。谋划打造“一带(产业发展带)、两区(生态稻米种植区、生态保育区)、三组团(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组团、蒋家坞水库康养度假组团和农耕文化体验组团)多点的功能布局,积极开展集娱、教、乐于一体的体验活动,着力发展休闲农业、智慧农业,逐步将粮食产业做成农旅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产业,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和粮食资源转化增值,实现粮食产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建引领,要素融合多点开花

  凫峰镇李源村充分运用百亩良田,打造研学基地,为研学人员提供体农实训条件。同时发挥“凫绿”茶叶核心产区优势,做好茶园绿色防控,借助“凫绿协会”鼓励茶企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建立茶果立体种植基地,采取与大户合作的模式种植西瓜,打造“八戒山瓜”品牌,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采取“稻油轮作”模式,种植油菜亩,增收2万余元。“五凫”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本地“凫蔬”“凫果”“凫菌”等特色农产品打造配套设施,与邻县4个行政村共同组建乡村发展“五村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村企托管,乡村产业文旅共兴

  金字牌镇依托6个村资源与社会资本联合组建镇级振兴公司祁门县祁金盛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瓷”故事、“蔬”文章,以“瓷蕴蔬香,自在石坑”为运营思路,突出金字牌镇瓷器文化底蕴和山地蔬菜特色,引导广大农户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种植山地绿色蔬菜。目前已培育怀旧商店、咖啡馆、陶瓷工坊、粽子坊四个经营实体,种植金耳菌20亩,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36万元,同比增长80.80%;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强村个数达57个,强村个数占比51.35%;村均经营性收入53.99万元,同比增长80.81%,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钱新胜谢梦婷王学琴)

来源:安徽经济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