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533.html
近日,在祁门县凫峰镇李源村,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寂静,沉睡了天的稻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收割日。田埂间,只见三、四台收割机穿梭其中,饱满的稻穗在机器里脱粒、粉碎,不一会,稻田中只留下青色的稻茬。
“培育这片稻田,就像守候自己的孩子。”李源村党支部书记吴春芳在收割现场难掩心中的激动,“只要水稻收割顺利,我们吃再多的苦也不算什么。”
据悉,这片稻田原先是一处荒地,今年李源村抓住撂荒地整治契机,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从农民手中流转荒地亩,进行无公害水稻的集中租赁耕种。这是实施“田长制”以来,遏制土地抛荒的积极尝试,镇村两级投入了诸多的心血,攻克了流转金不满意、水稻病虫害、旱情、野猪侵扰等等困难,如今,经过时间的沉淀迎来了丰硕成果。
“这次共收割12万斤稻谷,大大超出了预期的产值,我们打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走大众路线,直接销售稻谷给公司,另一面走精品路线,制成大米,成品包装好销售给本地农户,预计可为集体经济增收约15万元。”吴春芳充满期望地说,“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大撂荒地整治,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打下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李翔王淑君)
来源:安徽经济网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