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我们处在一个注重效率,又要兼顾效益的时代,而公益是这个新阶段里最独特的一片试验田。
公益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它面对的是一连串复杂的社会问题,又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重任在肩。实践中,它只能凭借有限的力量,设法以有余补不足,让资源分配奔着更均衡的方向去。从过程到结果,它都要经得起公众的审视和追问。
究竟什么样的驱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上所有目标?关心公益发展的人不会回避这个问题。
徐永光,公益界极响亮的一个名字,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的公益实践者。34年前,他创办的希望工程,是中国公益最醒目的一张名片,算得上是国人认识公益的开始。
年,他离开官办公益机构,加入“支持民间公益”、非公募的南都基金会。他的志业也从“做好一个公益项目”的公益操盘手,转向“发现和支持更多好的民间公益项目”的公益投资人。
徐永光认为,实现上述所有目标最有效率的驱动力是:市场化。
在他的朋友、同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