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先说说自己的经历吧,我算是质量行业的老人了,从参加工作到今年刚好20年,开始参加工作短时间在国营企业,然后很快到广东的外企和民企打工,之后3-4年是在企业里从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多数部门都呆过吧。一个偶尔的机会,进入到质量体系这条道里面。现在看来是入错了一个行,虽然还是算干质量,但和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工作,还是有不小的差别了。这就叫“一入侯门深似海”啊。有时候自我解嘲的时候就说:上了一艘贼船,上去了就下不来了。

质量体系搞久了,就是什么东西都懂一点,但感觉都不会很精。

体系这个话题讲起来,大家都不会特别的陌生。现如今,大家似乎对于体系的认知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大家觉得体系像什么呢?体系就像脖子上的这条领带,不可或缺,穿个衬衫再穿上个西装,不打领带好像缺点什么,觉得它很重要。但你说它到底有好大的用途呢,你又会发现,好像也没有啥具体的用途。衣服不能少个扣子,不能少皮带,但是说少条领带,好像也没感觉哪里就玩不转。大家说体系在你心中是不是这个样子啊?

体系的工作呢,在我们很多公司里面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一说起体系,大家都有好多的话要说。从事体系工作的人,好多人觉得这工作没什么意思。但是说起来呢,又好像很高大上。对于这点我深有感受。体系的咨询业我做了大概有7、8年,然后又开始做体系的审核,做认证,算一下我成为审核员也干了15年了。干了15年审核员,我就开始自我反思,越做越在质疑自己的价值,做的事情就好像在给别人描眉化妆一样。一个公司不管怎么样,首先我要把它的报告写得好看,方便企业获得证书。所以有时候我们体系界的好朋友一起聚会,自我解嘲:护航中国制造20年,护航护得不错啊。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人最重要的要活出价值,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对于我来说,也没有太高大上的价值目标,就觉得我应该还多少要有点用。继续做审核呢,我真的觉得我没什么用了,除了给制造业护航之外好像没什么用。所以在14年的时候,在我刚好满40周岁的时候,我觉得要换一种活法了。所以我辞去了在认证公司技术经理的岗位,就来到了企业去做系统流程经理这样一个职位。

当时促使我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和决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的原因是觉得我在认证公司待着呢确实没什么价值了,这是我刚才已经说过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呢,就是干了十几年审核,也去了接近一千家企业,好的经验没学到多少,失败的经验,在肚子里数一数,倒还真有不少。所以有的时候我讲课的时候呢,大家都说:老师,你好像案例随手就可以拈来。那确实,我大脑里都是各种各样公司的案例。但是 的缺乏就是以往都是看别人做的,自己没做过。可是自己的大脑里面,你说没有理论吧,通过十几年去看人家做,多多少少也积攒一点自己内心的一些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有时候都觉得自己都没办法说服自己了。所以我想去企业里面去实际的来操练操练看看,让我自己把我前面20年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一些个人思维的逻辑和理论拿来实践一下、检验一下。如果是错的,我再不敢说我对体系多么精通;如果是正确的或者是说我能够积累一点自己的实践的探索,那也可以跟大家做些分享。所以正是因为这样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想来想去好像只有我在企业做的一些探索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好,我们进入正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有三个方面,也没有多少干货,只是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个话题,外部的环境对我们体系工作提出来的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个内容。从我的认知来看,现在在企业做体系工作的要求跟十几二十年前在企业做体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话题,就是我在企业自己做的几点探索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在企业做体系的工作时间比较短,很多的探索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所以没有积累太丰富的经验,只能够一点浅显的探索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个方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好,我们先来谈 个话题,外部的环境对我们体系工作提出来的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点:企业的素质和追求相比2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点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家都学过这个新版的ISO,新版的ISO 章就是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那么我觉得我们做体系工作的人,自己做体系也要理解我们所现在面临的内外部的环境,关于这点我想说的就是,今天的企业跟十几二十年前的企业有了很大的区别。

,今天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工的成本、各个方面的成本都在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窄。那种简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或靠压榨人力成本来盈利的一些企业是逐步或已经被市场淘汰了,所以存在的一些企业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实力和核心管理能力的,这是 个方面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现在的企业管理流程越来越复杂化。生产的过程,很少说一件产品我生产三四个月或者四五个月,或生产几百万件,这种情况现在已经越来越少,都是小订单,然后多批量,甚至一天之内换好几条线,甚至一个公司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同时跨好几个界,可能做厨具的他同时也要做其他的产品,所以一个公司的内部流程的复杂度已经比十年二十年前的加工型的企业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

第三个方面的变化,企业的 代创业者已经退居幕后了,很多已经是退休了,安度晚年了,已经把企业移交给下一代第二代的接班人。这些第二代的接班人,由于有比较好的文化教育背景以及有比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像 代的创始人往往是凭着胆量魄力把一个企业拉起来,在当时的那种市场环境下获得了成功。那时候他可以不用太注重管理,他只要每天工人能够照常干活就行了,不要旷工就行了。但是今天的很多的企业老板,他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追求,要求这个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

正是在这前面我说的这三种企业方面的变化决定了现在企业的体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企业老板希望,体系不再是给我拿一个证书,你要结合到我的企业日常管理里面,给我把企业的管理流程理顺,并且你不能两张皮。不是说现在的做体系就二十个体系文件就行了,你要结合我的企业实际情况去写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去规划我的文件架构,体系的日常工作也要更加的落地化,拿出实际的效果来,这是 点变化。

第二点:ISO标准更加追求思想和理论,对于具体的实践和模式要求越来越少

第二是ISO的标准也在变化。我最开始学ISO是从94版开始学,二十条,只是模式,你不用问为什么,反正就是按照模式做。可是从版标准之后呢,整个的标准发生了大的变化,它更多的在阐释一种流程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它已经不是一个操作模式了。这种情况下,尤其是08版、15版这两版的换版之后,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宽,越来越广,在里面运用的知识和理论也越来越多。例如说,现在新版的标准也加入了基于风险的思维,也增加了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理解,甚至隐含得要提出组织的战略、领导力,还有新增加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等等。现在管理体系的标准,ISO的标准,它越来越包罗万象。那么我们体系的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要越来越多,才能把这个体系玩得游刃自如,不能再照样学样子了,这是对我们体系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了。

第三点:认证机构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匡正作用越来越弱

第三是认证机构对管理体系的这种匡正的作用越来越弱了,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十几年前的认证机构来审核,企业也很重视,认证机构也很认真,一条一条的给你对标准,一条一条的给你对程序文件,发现你有问题就给你开不合格。我是99年开始参加认证审核的,一次外部审核开个十几二十条不合格项很正常。可是今天的体系认证更多地像是一门生意,大家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认证公司的操作工,认证机构互相竞争很激烈,出来审核你不能把企业都毙掉,企业毙掉了我怎样收认证费呀?同时国家的这个认证监管部门也下达了很多的政策,当中这些政策有些是促进行业的发展,但也有些政策是束缚住了审核员的手脚,让审核员疲于奔命,大量的时间花在编造记录上。就是我说的涂脂抹粉、描眉化妆,以便顺利的把证书发下来,同时还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否则的话,认证监管的部门一去调查,说你漏了某个条款没审,直接就禁你三个月的认证审核资格。所以审核员更多地开始游走在行政的监管和认证机构自身的利益之间,只有极少数的审核员和极少数的认证公司还能够坚持自己的第三方公正立场,不得不说大部分的认证机构已经纯粹的沦为一门生意。当整个认证工作沦为一门生意的时候,它对企业匡正的作用就越来越弱了,企业反正每年把自己的体系按部就班做好,迎接一次审核,你好我好大家好,认证机构把审核费收了,企业证书继续续期了,到老板面前有交代了,今年年底的奖金也就到手了。长此以往,各个企业的体系人员也渐渐的缺乏了更高的追求,习惯了这种周而复始的模式。

以上这些是我分析的当前体系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是这三点,当然还有很多,我就不跟大家一一分析了,这是我理解的这三点。

既然有这三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体系工作也面临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个挑战就是服务标准和服务证书的体系工作越来越不能产生价值。就是企业也自己意识到你只是给我拿个证书,这对我没有价值了;

第二个挑战是企业里面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复杂,而且新的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层出不穷,这样对体系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ISO标准在不断的变换,不断地吸收了一些 的管理理论在里面,所以作为体系人员要求你必须持续去学习,进行自己知识的更新,你才能够更好的把体系工作做好;

一个面临的挑战就是,以前我们觉得把证书拿到了,老板就已经呵呵笑了,现在老板也知道证书不重要了,所以你只是拿个证书在老板那就越没有地位了,所以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

那么作为体系工作者,我想大家都有类似的困惑。

在QQ群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