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不保低”,反被送人情?年7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扶贫专项督查组在长泽街村开展巡察时接到群众举报:一户本没有资格申报低保或低保边缘户的人家,却被列入低保边缘户。经查,原是长泽街村的村干部为了攀附其子女,主动为其申报,想做个顺水人情。在低保发放工作中,有的基层干部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优亲厚友、公权私用,为其办理“关系保”“人情保”等,这一问题在一些基层并不鲜见。“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农村低保成为部分基层干部“走人情”的工具有的村干部为了拉拢人心,更为了家族利益,将低保“送给”对自己有利的人,这实际是一种“人情腐败”。同时,这也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与“低保”失之交臂,进而也容易造成村级矛盾。更有甚者,出现“死人领社保”的行为。殊不知,这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是“薅社会主义羊毛”,是骗取社会公共资源,其行为实在不可取。人民日报海外网张娜农村低保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也是“保命钱”,岂能成为“关系户”的专属?这些问题的背后,作风漂浮,审核把关不严,是一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公开透明也是导致低保乱象的一大因素。不少贫困户因为文化程度低、身体条件差等原因,直接请村干部代领代管低保金,每次钱发没发、发多少,他们只能听信村干部的一面之词。信息不对称,让一些村干部钻了空子,用手中权力截留、挤占、套取民生资金,偷偷摸摸损害群众利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吕佳蓉如何从源头预防和治理“人情保”“关系保”等乱象,提高低保救助精准度?国家出手了!从年4月起,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启动,针对“低保乱象”,严查、严惩!年11月23日,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个别地区在低保政策执行时存在“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已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这几年,民政部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来规范低保等社会救助中的公示、评议等环节,确保低保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此外,在社会救助申请审批的过程中形成制约机制。全面实行了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要直接入户调查。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民政部门负责认定低保对象,但是见不到资金;财政部门负责拨付资金,但不负责低保对象的认定。并表示,下一步要在全国设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地方还要再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从而让老百姓方便地申请救助,并且能够监督救助。2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民政部会同驻部纪检监察组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有效遏制漏保、错保、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困难群众的满意度超过了98%!“群众利益无小事。”众所周知,低保救助是一种“兜底保障”,把低保作为送人情、拉关系的手段,这是对低保资金的违规使用!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关键岗位人员,都应守住底线!低保不是“唐僧肉”,勿让“低保不保低”!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封面图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李杨诗宇责任编辑:姜玉函“人民名品”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民生周刊”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2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