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祁门县 >> 祁门县风景 >> 风口上的祁门

祁门县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位居全市第一。年,祁门县常住人口约14.6万,地区生产总值约78亿元。

在这片山水秀丽、悠远厚重的土地上,祁门有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的优越生态,有祁红香飘百年的传奇故事,先后走出了新安医学代表人物汪机、徐春甫等21名御医,深藏具有华东物种基因库之称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坐落着记述徽州民俗文化历史积淀的古戏台、古祠堂、古村落……祁门县因此拥有“中国红茶之乡”“中国御医之乡”“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徽州目连戏故里”等诸多美誉。

面向未来,祁门县提出打造“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的愿景目标,黄山市七次党代会赋予祁门县“锻造生态长板,建设高品位世界红茶之都”的新定位。新目标、新定位的战略支撑是以祁红、电子、文旅、中医药康养等为主导的四大产业。

只有“跑起来”抓住机遇,才能把优势更好“变现”

未来,祁门县两大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的突破,将像一双有力的翅膀,助力祁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

一是昌景黄高铁带来的高铁时代机遇。昌景黄高铁预计年上半年开通,届时祁门高铁将实现“零”的突破,祁门南站将成为昌景黄高铁进入安徽的门户级站点,祁门县和赣浙苏皖四省的互通互达将更为快捷,从合肥出发在两个小时以内即可到达祁门,通过与黄杭高铁、合福高铁、沪昆高铁联接,将拉近祁门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经济圈合作交流。

二是德上高速池祁段开通将进一步提升祁门区位优势。德上高速池祁段预计年开通,作为沟通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的快速通道,高速自西北至东南穿过祁门县域的安凌镇、大坦乡、金字牌镇和柏溪乡,走线串联起祁门牯牛降风景区、阊江源大洪古道、柏溪燕山等景点,在雷湖、柏溪设收费站,对拉动祁门文旅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

交通能级跃升将使得祁门与外界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对吸引客商投资;助力祁红等农特产品、电子芯片新工业产品走出去;发展大健康产业、文旅产业都是重大利好。祁门能否乘势将优势资源“变现”?对于可能数倍于当前的人流量客流量,祁门是否做好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新消费点的准备?在黄山创意创新经济浪潮里,祁门能否借力打造网红产品、盘活既有资源资产?未来3年,祁门县域经济要“跑起来”,必须从现在开始作准备、下功夫,抓住交通改善突破这一历史机遇,写好赶考路上的答卷。

她在那里,她还是她——充满机遇的世界红茶之都

年7月,伟人邓小平在黄山观瀑楼接见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领导时说:你们祁红世界有名!42年过去了,如今被镌刻在祁门县城地标——茶花女旁的这排醒目大字,对来来往往的茶乡人民来说更像是一种鞭策。

祁门红茶一直是红茶中的佼佼者,从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短短40年就走到了茶界巅峰。当时祁红主销海外地区,有“镶着金边的女王”美誉,有记载称:19世纪中后期,五口通商后,华茶输出与日俱增,红茶一度占据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90%以上。但到20世纪前几十年,随着国外红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华茶在海外市场被日本、印度、锡兰茶叶掠夺,红茶外销严重受阻,祁红价格持续走低,导致茶农积极性不高,加之社会动荡不安,祁红逐渐走向衰落。

当下,祁门县围绕“茶业富县”提出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的响亮口号,对黄山市正在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是回应,也是默契。近来,全市茶产业发展喜报连连,为实现祁红产业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政策支持有力。对于黄山而言,乡村要振兴,徽茶必须振兴,而祁红作为徽茶的“当家花旦”之一,可以预见将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将迎来更多支持。《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年)》《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对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系统设计,祁门上下应主动作为,快人一步,让祁红产业成为祁门县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

二是“陆上丝路”开通。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的开通,加快了黄山茶融入新时代万里茶道的步伐,也为祁红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这将有利于祁红产业出口与转型升级,为续写当年祁红出口的辉煌战绩提供机遇。

三是创意创新效应初显。随着小罐茶智能中央工厂落地黄山,立顿茶叶中国生产基地搬迁至黄山,华绿园功能性茶饮品研发生产,荷琇茶日用护理品等茶产品深加工,休宁新安源冬茶系列产品开发,祁红“粽茶”销售火热……全市围绕茶的创意文章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祁红生产研发、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复制的经验做法。

百年祁红再出发,续写传奇正当时。几度物换星移,祁红还在那里,祁红还是那个祁红,不同的是这片耐人寻味的“叶子”,今天具有了“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巨大潜力,也是黄山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之一。祁红,让我们拭目以待。

把握“时与势”,探路美丽康养祁门新征程

今天,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正成为黄山市服务业的特色优势领域,是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祁门县审时度势提出高质量建设“美丽康养祁门”的目标,并把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显示出县委县政府发展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眼光、魄力和决心。可以看到,今年以来祁门县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步履不停:

1月,《祁门县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将祁门建成在长三角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安医养康养先行区。

4月,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召开,祁门县成功签约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项目、翰兴生态旅游康养基地项目、大洪岭中医药文化产学研实践基地项目3个项目。

6月,国务院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祁门蛇伤疗法成功列入传统医药类。

9月,黄山发展顾问魏树源在调研考察祁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后,表示非常看好祁门优势和前景,为吸引更多企业来祁投资健康产业释放积极信号。

10月,安徽祁门蛇伤研究所登录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蛇科所所长、国家级非遗祁门蛇伤疗法传承人汪胜松现场科普,展示祁门蛇伤疗法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祁门县中药材资源丰富,祁黄精、祁术品质上乘,黄精产业基地已入选安徽省“十大皖药”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示范基地、示范村稳步扩面。“中国御医岛康养基地”“新安御医研究院”“中医药文化小镇”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当前祁门亟需抓好主体培育,补齐中药材精深加工技术不强、能力不足,衍生产品研发滞后、品种单一,缺少规模企业带动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等短板,加快推动“医、康、养、游”产业融合发展,要学会用“大产业”思维做好双招双引,夯实人才科技支撑、创优营商环境。

拥有“中国御医之乡”美誉的祁门,能否续写新时代新安医学辉煌,让新安医学在传承与发展中释放经济价值、人文价值,这将成为建设“美丽康养祁门”的一道必答题。我们期待祁门在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和新安医学振兴中涌现更多的“祁门经验”。

站在风口的祁门,不能做犹豫者、懈怠者,而应乘风而上,在黄山崛起赶超的路上,以坚定者、奋进者的姿态去奔跑。祁门,也许是未来黄山县域经济里的一匹黑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