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祁门县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重点,组织实施“心灵花园”工程,并从年开始,将“心灵花园”工程自列入县政府“十大惠民实事”之一。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促进社会治理“更进一步为”。

  突出实用,夯实“心防”基础。创建“心治”平台。祁门县委政法委印发《祁门县心里咨询师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意见》,制定《祁门县“心灵花园”工程实施方案》,与县心理咨询协会签订《“心灵花园”工程服务协议》,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治”体系。实行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乡镇心理健康服务站、村(居)心理健康服务室“三级联动”机制,做到“开门问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构筑全方位、全领域、全天候的心理健康服务新体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化解在萌芽,危险控制在开始。

  着眼实效,打造“心防”品牌。组建“心治”队伍。优化整合全县56名心理咨询师、名心理工作者,确保一个中心、每个站室不少于3名精干力量参与建设“心”品牌。吸纳教育、卫健、民政、妇联、残联、团委、公检法司等部门积极参与,激发乘数效应,形成县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亮点。构建“心治”模式。创新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推进模式。即:建立“一个”县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展线上、线下“两种”服务形式;   定位实战,发挥“心防”作用。从“心”出发护弱势。联合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积极开展“心灵呵护”行动、“智爱妈妈”工程、“智慧父母研修班”。一方面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给予心理辅导,送去温暖和关爱,另一方面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