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塔坊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发挥网格员和群众自治作用,聚力全域平安创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一幅平安幸福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坚持“党建红”,建立“三项制度”。建立创新网格管理制度。通过创建“五好”支部,建立“支委+党员+群众”制度和“红色”网格,实现了党员对群众联系全覆盖,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户、到人,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矛盾隐患。建立村干部划片包组联户走访制度。村“两委”干部联系包保村民小组,严格落实“四个必去”“五个必访”,通过上门走访,了解相关动态,及时发现化解苗头性问题。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按照“因事因人设岗”的原则,为村党支部无职党员设立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岗位,邻里矛盾及时化解。
坚持“网格红”,搭建“三个平台”。搭建“空中网格员”智治平台。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切实推进网格巡查工作“提质增效”,塔坊镇引进无人机参与网格治理,建立高效移动巡查和全方面监管系统,采取“地面+空中”的立体化模式,推动网格巡查从单一“人巡”向“人巡+技巡”有机融合。搭建“e治理”平台。网格员坚持每日巡查1个小时,每月巡查20天以上,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发现采集并初步分类辨别各类民情信息,形成网格事件通过“e”治理平台及时上报到镇,镇级进行下一步信息的批转工作,解决了乡村环境整治、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等一系列事关民生所需的问题。搭建“法治文化广场”平台。通过建立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插牌等方式融入平安、法治和乡村振兴等元素,网格员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民法典》和反邪教知识等法治知识,让群众在休闲之余感受到法治的熏陶。
坚持“枫桥红”,落实“三个载体”。落实“塔坊好人和事佬”载体。通过在“塔坊好人”、有威望的老党员等乡贤中选出“塔坊好人和事佬”,并因地制宜在其家中或工作场所设立“和事佬”工作站,将其打造成政法工作宣传、矛盾隐患摸排、纠纷调处化解的前沿阵地。落实“一约四会”载体。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建立“一约四会”,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作为“四会”成员,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村民充分展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落实村“两委”联系村民代表载体。畅通村两委与村民代表之间的沟通渠道,健全村民代表例会和村“两委”联系村民代表制度,积极发挥村民代表桥梁作用,对涉及村级公共事务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注重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丁钘邱光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