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hunan.ifeng.com/a/20180514/6574807_0.shtml

本文转自:黄山在线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东晋时期文学大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一幅民风淳朴、宁静和睦的乡村社会生活图景。位于祁门县闪里镇的桃源村就是这样一处令人心动的“世外桃源”:村口廊桥楼阁,古韵悠悠;村中溪流潺潺,鱼儿欢畅;一汪碧池中的荷莲在初秋时节更显娇艳,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仿佛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01

创新运营百年古村有新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桃源村并未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进村只有蜿蜒十几里的土路,村民们依靠茶、林等传统农业养家糊口,经济结构单一,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原本有着余户籍人口的小山村,逐渐变成了“空心村”。为了改变村子的面貌,桃源村在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于年引进安徽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乡村运营,重点以生态休闲农业、茶旅文化、民宿客栈等三大区域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签约计划投资1.8亿元。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通过系列项目建设、租赁及购买等方式,利用村内的闲置房屋打造了一系列全新的旅游产品。“皖农刚刚进驻桃源,为了开发农村旅游业态,公司在村里流转了多亩土地,先后投资建设了自营民宿客栈——南山客栈两栋,青年旅社1家,农家乐10余户。”祁门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光辉说,南山客栈在年开业后,以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的人文气质,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到此打卡、住宿、游玩,客栈的年入住率达到60%以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大量游客的到来也拉动了当地的餐饮、土特产等经营活动,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第一步收到了显著成效,皖农趁热打铁,于年打造了二期“南书院”,包含了书店、咖啡店、茶楼等极具体验感的独立空间,为桃源村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韵味。这其中,由上海三联书店挂牌运营的“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无疑成为了近年来桃源村最大的亮点。“皖农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师,结合徽州廊桥特色,创新设计了这座书店。店里现有书籍余册,涵盖50多个类别。书店不仅对村民长年免费开放,还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推出一系列风俗展,吸引游客走进桃源,了解徽文化。自年2月正式营业以来,共接待旅游人数约人。”陈光辉介绍。乡村需要当代书店的引领,实体书店同样需要沁润乡村的延伸和拓展,三联书店的加入,为桃源村的经济文化创造了新的契机,也完成了一次“文化+旅游+农业”的探索实践。除南山客栈和南书院外,皖农还建成并投入运营南亭叙、悠然居等民宿产业品牌,同步兴建了南咖啡、南仕堂、三联书店、悬岸飞桥、祁观茶楼等旅游辅助业态设施助力乡村活力,并且投资修复了乡村古道、古树群步道、景观路灯来提升乡村颜值,通过精心布点和统一规划,桃源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了由“一点美”到“连片美”的蜕变。

02

科学保护古韵绵长育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桃源村与皖农公司注重在古祠堂古廊桥的修缮、利用和活化上下功夫,不仅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构筑起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展示淳朴民风的精神文化家园。“修缮祠堂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凝聚专家等社会多方人士的参与,才能得到村民百姓的认可。”79岁的“徽州祠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敦和向记者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桃源村人,陈敦和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桃源村大经堂、慎徽堂、持敬堂、叙五祠、保极堂五座祠堂的变迁。“最初,大家对祠堂的认知就是一个祭祀先祖、村民聚会、传承家风的场所,后来经过修缮,老祠堂焕然一新,作为村史馆的功能更加凸显,并且成为‘德’‘孝’文化教育基地,所有游客都会去参观。”陈敦和坦言,得益于整村保护运营,如今桃源村变得越发热闹,外出村民回村的次数比以往增加了许多。文物建筑“活”起来,民俗表演“动”起来。近年来,桃源村举办了正月祠堂祭祖、中秋节舞草龙、重阳节放水灯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大力传承村落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引导动员村民支持桃源建设发展,凝聚振兴合力。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精彩的活动中体验徽州文化之美和非遗魅力。桃源村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快速推进,实现了从理念到业态的全方位重塑,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桃源村的合作,开发更多新业态,让村庄更美丽,让村民更受益。”陈光辉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