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嗜好性作物?当收获的农作物中含有一定量刺激、麻醉或使人兴奋感的物质,经过精制加工后可作为产生依赖性饮品的一类作物。
一般来说,嗜好性作物的代表植物有三种,即茶叶、烟草和槟榔。茶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植物,我国将茶叶作为嗜好品饮料已经有超过年的历史。实际上多数地区种植的茶叶,都是从中国传去的。
烟草原产于墨西哥,大约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此外,东汉时期杨孚所著的《异物志》中,详细记载了槟榔可作为一种嗜好品嚼食。
很多人不解,随着茶叶、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的发展,为何会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呢?
茶叶种植与发展
公元前多年前,当神农时期的人们发现野生茶树的鲜叶子可以解毒后,茶叶便开始被人们所使用。到了西汉末年,人们为了保存茶叶,开始学会用晒干的方式对茶叶进行保存。
到了唐朝时期,人们研究出了蒸青制法;从采摘到封干一共进行七道工序。到了宋代,蒸青团茶技术精益求精。
可以说,唐宋时期是江西茶业发展的起点。江西处在长江中下游,此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形起伏较为繁杂。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江西地区能够生产出大量优质且多样的茶叶。
茶叶
茶叶种植在唐朝得到了充分发展,到了宋朝时期,茶叶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化的产品。唐朝的茶叶种植较为分散,到了宋朝时期,茶叶种植有了一定的区域侧重性。而且茶叶生产也成为当时农户谋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
茶树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所以,并不是有土地就能种植茶叶,还需要看当地是否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从地理环境来看有四大茶叶产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自古以来,西南茶区都是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产区。这里包含了云南、四川、贵州、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普洱茶和一些花茶。
茶叶
华南茶区盛产众多名茶,比如武夷山茶、铁观音、大红袍、西山茶等。这个区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和海南。北起长江,随后到南岭,这一片区域组成了江南茶区。
这里是绿茶的主要产地,此外,西湖龙井和碧螺春也是这里的主要产物。江北茶区主要以绿茶为主,比如六安瓜片、紫阳毛尖和信阳毛尖。
长江到信阳,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以及江苏北部大片都在这片区域之中。从整个地图来看,茶叶种植区域大多集中在我国南方。毕竟自古以来,北方环境条件并不适宜种植茶叶。
从中唐到宋朝,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过程。经济南移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是北方连年战事迫使中原地区的百姓向南迁移。
大量百姓迁至南方,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大量劳动力,使得江南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经济重心的转移也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除了茶叶以外,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作物传到中国以后,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烟草
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作物
烟草最初传入中国时,仅在南方沿海一带种植。随着吸食者不断增加,烟草的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明朝天启和崇祯年间,烟草已经在北方省区大面积种植。
据史料记载,烟草在山东地区已经发展至商品化生产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烟草种植更是迅速发展。根据各地方志记载,清朝种植烟草的州县已经超过个。
根据康熙年间《滋阳县志》记载,自从顺治四年开始,城西三十里颜村店史家开始种植烟草,后来,几乎滋阳县遍地农田都种上了烟草。
山东济宁、浙江杭州、陕西安康等地放眼皆绿野,所种的都是烟草。
随着烟草被大面积种植,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也被烟草所占。随着烟草种植逐渐商业化,光在山东滋阳县的烟草已经能远销京师地区甚至全国各地了。
以山东济宁地区为例,因为种植烟草而经济富足的人家不在少数。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烟草开始出现“北烟南移”的现象。首先,黄淮烟区的烟草种植面积减少,云南、贵州成为产烟大省。
从烟草生产成本收益与粮食比较所得,人工费用和物质费用涨价导致烟草成本逐渐上升。烟草种植单位投入和产出比下降,使得黄淮烟区烟草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北烟南移的现象并非是烟叶需求所致,而是烟农基于比较收益和机会成本的自主选择的结果。
再来说说另一嗜好性作物槟榔的种植情况。多年前,槟榔被引入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曾在《上林赋》中这样写道,“留落胥余,仁频并闾”,其中“仁频”指的就是槟榔。
槟榔在宋朝时主要用于婚礼和待客。之所以将槟榔用在婚礼上,一方面是其读音有特殊含义,比如槟从宾,榔从郎。因为槟榔在宋朝时候使用较多,所以种植面积也日益增加。
从古至今,槟榔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海南和台湾两地。云南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比台湾地区,海南省是最开始进行槟榔商品化的地区。云南部分地区也有以种植槟榔为生的农户,甚至有人因此得了“槟榔王”的称号而发家致富。
槟榔
嗜好性作物促经济南移
封建王朝更迭的时期,农业之所以能成为决定性的部门,是因为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观念所致。此外,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老百姓要解决自身第一大需求便是生存。
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在中唐以前都比较缓慢。随着嗜好性作物在唐中叶之后广泛种植,促使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嗜好性作物想要蓬勃发展,势必需要粮食作物作为供给和保证。换句话说,因为嗜好性作物的普遍种植促进了粮食作物的进一步发展。
茶叶、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植物能够带给种植户更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嗜好性作物的种植和交易还能促进社会分工,再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到了近代时期,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再次将商品化市场推向了顶峰。除此之外,嗜好性作物的广泛种植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陆羽曾在《茶经》中这样写道,“碗,越州的质量比鼎州的好。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随着茶叶普遍种植和发展,更带动了制瓷手工业的发展。
再比如李伯元在《庄谐诗话》中这样写道,“长州彭文敬相国在朝时,皇帝赐给他一个白玉鼻烟壶,上面刻着人物和山水。此外,上面还刻着一首诗”,正是随着烟草大规模种植,才推动了手工业工艺朝着更加精美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嗜好性作物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封建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种植茶叶、烟草和槟榔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而商品市场的发展会受到交通的制约。
李伯元
如果商品经济想要发展更广泛,势必要提高交通运输的条件。
唐代时期,祁门县是很著名的茶叶产区,但是因为地处山区,使得当地生产的茶叶很难运到其他地方。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当地政府想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开通陆路交通,一个是改善水运环境。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将嗜好性作物运到国外进行交易。正是因为茶叶、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种植,还促进了我国船运事业的发展。
随着嗜好性作物商品化发挥在那,使得相应种植区域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嗜好性作物带来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土地开发,这也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槟榔
比如,茶叶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加大了南方经济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比重,更有利促进了经济重心向南迁移的过程。
“茶自江淮来,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录》中记载茶叶的种植情景,更生动展示了茶叶种植对于南方土地和经济开发的重要意义。
最初,嗜好性商品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享乐需求,后来,随着国库虚空,从公元年开始便开始向茶叶等嗜好性作物开始征税。随后烟草税、槟榔税等税收也成为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随着茶叶、烟草和槟榔等嗜好性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大,经济南迁、税金成为财政收入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曹兴兴.中国古代嗜好性作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朱俊峰.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3]陈良秋.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2:60+64.
[4]夏涛.中国茶业发展之路[J].中国茶叶加工,,02: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