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徽州祠祭

人们在一起才有了家,家聚在一起才有了村。村落,是最基础的聚落单位,徽州自古为山越族居地,唐以后中原居民大量迁入,形成了以宗族姓氏为聚居地的古村落。徽州的村落星罗密布在皖南的山区中。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受朱熹思想影响,尊祖敬宗的思想很强,各家族建祠祭祖,促使古徽州境内修建了大量祠堂,以宗祠为载体,形成了一整套宗法礼仪制度。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经济的快速发展,宗族祭祀在徽州得到广泛流传,进而形成了徽州地区一套完整独立的祠祭流程,被称为——徽州祠祭。

01

徽州古村——祁门桃源村

祁门闪里镇桃源村,起源于南宋迁至此处的陈姓家族。陈姓家族先祖“见山秀地美,水口紧扎,深爱之”,于是带领宗族村子藏在两山之间的谷地,水口河埠、良田山丘,一应俱全,历经上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典型的徽州村落格局。

桃源村有上百户人家,同姓陈,有九个祠堂之多,这在全国都属罕见,足见桃源村曾富甲一方的盛况。明清时期,徽商纵横全国,在强烈的乡族意识和故土情节影响下,徽商发迹之后回乡兴修祠堂、牌坊等公共建筑。而今,由于桃源村相对闭塞,村落的原始格局和徽派建筑风貌仍然保留完好。其中,散落在村子中不同角落的九个祠堂成为文物保护建筑,依旧完好如初。

02

徽州祠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祠祭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民俗文化,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宗祠是徽州人寻根问祖之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徽州人经常通过了解是否是一个祠堂的来联络宗亲,化解矛盾,同时也加强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

祭祖过去曾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制止,已经鲜为人知,并且有在徽州消失的可能,在祁门县西部的马山、桃源、文堂、黄龙等传统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祠祭文化,桃源村祠祭活动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组织完整。

有专门的组织负责祭祀的各项工作,包括参加人员、祭祀分工、经费开支、主事人事、祭祀程序等,具体职务分为通赞、引赞、司祝、司帛、司樽、司爵、司馔、司舆、司过。

二、程序规范。

有专门的一套祭祀礼仪程序。

三、仪式隆重。

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隆重的大典,参加祭祖活动的支丁,必须衣冠整肃,庄严肃穆;整个祭祀礼仪环境热烈,需张贴对联、张灯结彩;场面壮观,人员众多,凡是成年支丁须一律参加。

03

桃源村春祭

桃源村祭祀仪式一共有30项,依照旧址沿袭至今,参与祭祀的人员按照古老的仪式穿戴统一的礼服,进行了读祭文,讲古词、奏古乐、高引赞等。

一般流程由陈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者进行主持,进行家法、家规的宣讲,训诫陈氏子孙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艰苦奋斗,和睦乡里。

徽州宗祠祭祀是与岁时节令相关的庆祝、祭祀习俗,是古徽州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宗族凝聚力作用,也起到了丰富宗族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丨桃源村春祭盼新年国泰民安

桃源村徽州祠祭活动对于和睦宗亲,和谐社会,促进民风、家风、村风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这项活动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来源:祁门文旅体资讯

作者/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