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6.html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它位于中国中东部,是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全省南北长约公里,东西宽约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根据安徽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

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

省名由来

安徽省建于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辖区庞大,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清康熙六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历史轨迹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距今约万年的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安徽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1万年到年以前),安徽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和印纹釉陶文化影响的区域。在潜山市发掘的薛家岗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古文化遗址,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我国历史上的夏禹,与安徽有密切的关系。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即今安徽怀远东南马头城的古当涂。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时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从楚墓发掘的铜鼎,其重仅次于商代司母戊鼎。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宋时,徽商崛起,徽州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元朝安徽地属河南、江浙两行省;明时,安徽由南京直接管辖;清朝安徽建省时,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7个府及滁州、和州、广德等3个直隶州,疆域格局基本定型,安庆府作为临时省会的地位已经确立;民国初期,安徽省分为芜湖、安庆、淮泗三道。

霞光映照新安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

地理位置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同长三角经济区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延绵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内拥长江黄金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经过多年大规模建设,立体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全省铁路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中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把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1)淮河以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2)长江、淮河之间丘陵起伏,河湖纵横;(3)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山峦起伏,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山岳风光秀甲天下。安徽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山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米。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近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气候宜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0小时,平均无霜期~天,平均降水量~1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面积人口

全省南北长约公里,东西宽约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生态资源

安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繁多,生态环境良好。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的长江流域。

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2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36.7千公顷。

农业资源

安徽农产品资源丰富,粮、棉、油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前景广阔。年粮食产量.6万吨,油料产量.1万吨,棉花产量2.9万吨。此外,在发展茶叶、烟草、中药材和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

安徽名茶

安徽是全国重要产茶省份之一。安徽茶叶不仅产量大、品种繁多,而且以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而著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茶久负盛名。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我国极品名茶,属绿茶类,产于黄山。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生产。黄山毛峰分特级毛峰与普通毛峰两种。特级毛峰产于海拔米以上的深山。其品质特点是:外形似舌,细扁而微卷曲,白毫显露,色泽嫩绿,泛象牙色,油润光滑;入杯冲泡,香气四溢,雾气结顶,水色清澈明净,品之醇鲜,味甘若饴。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祁门县。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细,色泽乌润,芳香馥郁,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鲜醇爽口,色、香、味俱佳。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质奖章及国家金质奖章。

茶乡春色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主要产于六安、金寨、霍山等县,尤以金寨县齐云山蝙蝠洞一带所产的齐云瓜片品质最佳,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平展如瓜子形的单片,大小均匀,色泽鲜绿,清香四溢。六安瓜片制工考究,采、扳、炒和烘等工艺全靠手工操作。它既能消暑解渴,又宜药用,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等功效。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烘青绿茶类的尖茶。产于黄山市太平县(今为黄山区)猴坑一带的高山茶园。其品质特点是:形状挺直,两端略尖,色泽苍绿,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成朵,徐徐展开,茶汤青绿,香气高爽,回味香甜,被称“猴魁茶香百里醉”。

1.黄山毛峰2.祁门红茶3.六安瓜片4.太平猴魁

矿产资源

全省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是全国矿种较全、含量较高的省份。目前已发现的矿种为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种(不含石油、铀、煤层气),其中能源矿种2种,金属矿种25种,非金属矿种81种,水气矿种2种。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5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