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济南最低气温已突破-5℃,刺骨的寒风卷着落叶,吹透了每个防疫工作者的衣衫。在这样的气温中,槐荫区段店北路街道八里桥社区的居民总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鲍丙栓。自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以来,鲍丙栓的手机每天都会接到近百通居民电话,私人手机号已变身“社区专线”。今年60岁的他,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始终坚守第一线,将办公室当成了第二个家。在他的眼中,社区的居民是亲戚、是朋友、是街坊邻居,维护亲友的健康和安全,成了他的第一要务……社区书记将手机号贴进社区,私人电话变“社区专线”3日下午2点,新黄河记者在槐荫区段店北路街道八里桥社区见到了刚从防疫岗回来的鲍丙栓。今年60岁的他,发丝中夹杂了些许苍白,眼球中也带有不少血丝。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的他,对八里桥社区再熟悉不过。“我们这里可以分为老村和新区,常住人口有多户,辖区内还有三大市场、酒店、商铺等等。”鲍丙栓介绍,对于人员流动性较大、商业种类繁多的社区而言,做好防疫工作绝不是一件易事。自年疫情出现至今,鲍丙栓的手机每日都保持24小时畅通状态。“我把自己的手机号贴在居民单元门里,大家有事就能联系到我,这样更方便。”鲍丙栓回忆,自今年11月中旬起,他的手机每日要接到近百通电话,其中有90%都是社区居民打来的。“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的手机号已经变成咱社区的专线了。但是我只要看到、听到,就不会漏接,因为你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居民有多着急!”鲍丙栓解释道,他十分理解社区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存在的情绪,“大家难免会害怕,会抱有疑问,甚至是不解。我们需要一一安慰、解释,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鲍丙栓说,有时吃顿饭的工夫他能接到五六通电话,“接完电话可能我饭还没吃完。”他表示,社区的居民更像是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即便时间再晚,他也会耐着性子和市民沟通,用一口淳朴的济南话打消社区居民心中的疑虑。社区办公室成“第二个家”,坚守至深夜与志愿者共进退“11月9日,我们社区出现了第一起单元临时管控的情况,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回家了,基本上就在社区防疫点和办公室两头跑。”在鲍丙栓看来,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社区奔波的一线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成了战场上奋斗的“勇者”。“在社区工作时,我也担心自己会影响家人,所以一直住在办公室。说实话,我几乎整晚都睡不着,心里一直惦记着社区里的事,盘算着明天如何更人性化地执行防疫措施,有时候凌晨一两点也会接到紧急通知。”鲍丙栓说,防疫绝不仅仅是冰冷的两个字,在执行时更要有温度,细致考虑到居民的感受,及时发现细微的小问题。“比如单元临时管控了,里面的居民有没有菜、有没有独居老人、有没有人身患基础病需要买药……这些精确到户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是’大事’。”在社区一线防疫志愿者支天宇看来,进入11月后鲍丙栓几乎全程守在一线。“我们的志愿服务岗分成3个班次,早班是清晨6点,晚班结束就到了深夜。我做志愿者期间,不论什么班次都能见到书记的身影,这位老书记一直跟我们共进退!”社区防疫大小事亲力亲为,身患疾病仍坚守第一线休息不过片刻,鲍丙栓便忙活着穿防护服,准备前往社区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在检测点,他高声呼喊核酸注意事项,“一定要保持好距离,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家人负责……”事实上,这样的话语鲍丙栓每日要重复数次,每每见到排队做核酸的居民,都要提醒上几句。“今年春天防疫的时候,我嗓子都喊得说不出话。不过这些事都是应当的,已经印在脑子里了,”鲍丙栓说。“在鲍书记的带领下,社区的抗疫工作一直完成得圆满顺利”“衷心感谢鲍书记,他经常提醒工作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让工作人员先吃上饭……”在“八里桥小区居民群”内,有居民写下了暖心的言论,这让鲍丙栓十分感动:“社区的亲人都非常体谅我们的工作,也很有素质,感谢他们的理解!”在沟通时新黄河记者注意到,鲍丙栓的左眼眨眼次数明显比右眼频繁,一番询问才得知,鲍丙栓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左眼出现了并发症“黄斑水肿”。“我每年都会住院治疗一段时间,这阵子实在太忙还没腾出空来。”鲍丙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的左眼视线如今很微弱,视力明显不如右眼。“我不会说太多漂亮话,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和社区干部,我会无怨无悔地给社区居民服务。同时,我们也会给予社区居民足够的尊重,将他们当做亲友对待。”鲍丙栓表示,他也十分感谢并理解疫情期间坚守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大家齐心协力打造温暖社区,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加油!”新黄河记者:孟天宇编辑:吕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0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