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网讯“星火石屋坑位于汪村镇的田里村,素有‘皖南革命的摇篮’之称。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贛省委机关驻地,年4月,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按省委要求以石屋坑为常住地,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少先队辅导员盛晓敏正在为孩子们介绍石屋坑革命老区的历史。3月30日,伴随着蒙蒙细雨,祁门县凫峰中心学校的24名学生和6名党员教师,在驱车一小时后,来到了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的石屋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清明扫墓活动。

在严肃庄重的纪念碑前,在洪亮的国歌声中,祭祀活动开始了。盛晓敏老师先为大家讲述了长眠于地下的18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动人的故事,教育学生们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发奋读书。伴随着阴沉沉的天气,孩子们的心情也显得特别的沉重,有的表情凝重,有的紧锁眉头,有的黯然落泪,在听完了革命先烈的故事后,少先队员便高唱队歌《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用歌声来祭奠那些为美好生活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接着,盛晓敏带领全体同学宣誓,将扫墓活动推向了高潮。随后,全体师生向烈士献花,行鞠躬礼,默哀一分钟,表达对烈士的敬意与怀念。虽然天空下着雨,却浇不灭学生们祭祀英烈的那颗心。踏着青石板路,听着山泉哗哗的流淌声,学生们又步履匆匆地来到了纪念馆,参观了红军夜校、留芳亭、红军屋等,并与曾经经历了战争的老爷爷进行了深切的交谈。一番交谈后,更增加了学生们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敬佩。在返途中,学生们不断地感叹今日生活的美好,畅谈今后自己的远大理想。

据悉,从年至今,该校以三八节、清明节、七一建党节为契机,先后组织教师、学生前往休宁县石屋坑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15次,受教育学生约人次,教师约90人次,其中党员教师45人次左右。五年来该校的“红色之旅”,为学生和教师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为发扬革命精神增砖添瓦。

通讯员谢菲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