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45.html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谢永中撸着袖子,用一双历经岁月斑驳的手,反复揉捻着茶青......

47年前,谢永中踌躇满志地踏入祁门茶厂,也就是在那一刻,他一生的事业与命运被这一枚枚纤细弯长的红茶主宰着。

正如“做茶不过苦与乐,泡茶不过浮与沉,喝茶不过拿与放。一杯茶,做人做事都在里面了。”制作祁门红茶与谢永中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祁门18个乡镇,其中16个出产茶叶,祁门当地的红黄土壤和云雾缭绕的地理环境,以及“槠叶种”的优质茶树品种,是祁门红茶“似花似果似蜜”般绵长香气的基础。

经历发酵后,祁门红茶泡出的茶汤和茶叶的叶底均呈现红色,被称为“祁红”。祁门县的茶农大都会制茶,但都是几道简单粗糙的工艺制成,俗称“毛茶”,是茶农自己日常的饮用茶。

而真正的祁门工夫红茶的制作则是通过初制与精制两大部分工序完成。其中,初制有四道工序,精制部分则需要更为繁琐的十几道步骤与极其精湛的技艺来完成。

而这些制茶工艺在当时,只有国营祁门茶厂里的师傅才能去学习和掌握。

所以,那个时候的谢永中心里就极为透亮,要学做祁门工夫红茶只有进祁门茶厂。

几经周折,年谢永中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祁门茶厂,正式步入红茶的圣殿,在这里他终于能够一探高端祁门红茶制作的全貌。

勤奋好学又有悟性的谢永中,在茶厂制茶上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很快从第一个师傅的学徒中脱颖而出,后又到处求学,从其他师傅那里习得了所有17道的制茶工序和诀窍,而谢永中也成为现在唯一一位,全面掌握十七道工艺的制茶大师。

精制祁门工夫红茶的工艺,经过百余年演进,最终固定为17道工序,分别为:分级、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筛、切断、抖筛、分筛、撩筛、风选、紧门、套筛、拣剔、拼和、补火与装箱。

这17道工序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正因如此茶厂的分工极细,每人负责专攻几道工序,但即使如此,没有2-3年的功夫都很难熟练掌握。

17道制茶工序也是区别初制和精制的标准。鲜茶叶采摘下来,必须当天进行初制,不能过夜,否则就不新鲜了,影响口感。薄薄摊开,萎凋小半日。

将萎凋后的茶叶,放进竹篾,一来一回,细细揉捻。之后放置一旁,慢慢发酵。最后,架到炭火上,进行烘干。

初制四道工序完成,做出的红茶,就可以在日常饮用。但如果想达到“香高、味醇、形美、色艳”这四绝,后面还需13道工序。

如此,17道工序连贯起来,才能制作出,叶子紧细匀整、色泽乌润,香气清新怡人、有果糖味,堪称上等的祁门红茶。也只有这样,费尽心血和工夫的茶,才配称为“工夫红茶”,当得起蜚声国际的,“群芳最”和“红茶皇后”。

年,谢永中被挑选去了很多人不愿意去也去不了的手工制茶车间制茶。

说去不了,是因为这个环节对制茶师傅的手艺要求很高,大部分人都没有资质进去做,而说不愿意,则是因为手工制茶很辛苦,“只能站着做,一般站2个小时到3个小时以后休息10分钟,喝一点水,抽一根烟,然后接着做。”

这其中最难的环节就是精制过程中利用不同的筛子、不同的筛分动作,将初制的毛茶按照长短、粗细、轻重的不同进行分离。

精制茶过程中“筛分”的技巧,是通过不同的手型变化,让不同形态的茶叶在筛面上跳不同的舞蹈,长短、粗细、轻重,各自集中,又透过筛子的网眼,彼此分离。

而茶叶又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时节采摘,甚至初制环节的细微差异都决定了制茶师每次试图筛分的茶叶也不尽相同,把握这一切是只能是制茶师自己的技巧和经验。这也解释了当年那些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学习手工制茶了。

对制茶师来说,想做出上等祁门红茶,不仅仅是学会动作。更要的是,从这一张一收之间,细细琢磨门道,日积月累,储存经验。

17道工序,环环紧扣,任何偷懒和投机取巧,在最后的成品中,一定会表现出来,根本妄想过关。

年,祁门红茶放开,不再统购统销,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厂里效益不好,49岁的谢永忠离开国营祁门茶厂。

与此同时,民营茶厂、乡镇企业纷纷冒了出来,“茶叶市场开放以后,最初几年那个茶叶不怎么好。

可以说就没有香气,因为市场一放开,大家都追逐利益,茶农开始用除草剂和化肥,工艺上,一些私企在制作过程中不注重质量只追求产量,茶叶都是硬梆梆的,没有香气。”

曾经一段时间,面对这样的市场现实,谢永中感觉很受打击,他常常盯着自己的双手出神,这双曾经揉制出无数国礼茶的手,在此时却显得格外无力,他想到曾经那些消逝在时光中的祁红泰斗,再联想到自己一身绝学不知将归向何处,不免内心中感到无限失落。

年,谢永中的女婿白雪峰为他打造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高端祁门红茶品牌,使得手工精制的高端祁门工夫红茶寻找到其得以生存的空间。

白雪峰的设想让谢永中无比欣慰,凭着对祁门红茶的钟爱和不舍,他又提振起了信心。时年已经64岁的他用了两年,与白雪峰一起,跑遍了祁门周边的所有茶园。

最后一共带回了几十个不同茶园的原叶,经过谢永中精心制作后再品尝对比,以确定了“谢永中—祁门红茶非遗大师茶”的三种茶品:石、竹、水。

自己独立创品牌,但谢永中也从不考虑对于工艺流程进行过改良。他说:祁门红茶的制作工艺在民国时期基本已得到奠定,经历多代制茶先贤的不断改良,其制作工艺已经臻于极致。所以对于谢永中来说,更大的责任是在“为往圣继绝学”的传承。

谢永中(东家ID:祁门红茶非遗大师茶·谢茶)

来源:东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