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长城根马井子的茶之二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提起马井子的茶,老张又向我介绍了他的兄弟张海深,对海深我也早熟悉,因为他研究易经,而且听说他帮助大城县建了一个八卦阵景区,但还真不知道海深老人还研究茶道。于是就想在村里见见海深,看看他有哪些好茶。
第二天,又去马井子做核酸,完成了工作任务,我便按照老张和村民们的指点到海深家里,去探究他的茶道,海深家在马井子村西,槽子山脚下,北面是大理石采矿,传说当年戚继光建大理石长城,就从这里采过石料,后来村民们从石矿挖石头,用作建筑房屋的石料,大理石都是村里人自建房屋院墙用了,从来不对外卖。
上世纪90年代,有投资商来此承包了大理石矿,生产了很多大理石雕塑和工艺品,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一度也曾销往欧洲和加拿大等地。但新世纪以后,由于环保政策趋紧,采矿没有许可证,被迫停止生产,海深家就在大理石矿下面的阳坡上。
老远看见海深家的一座2层小楼,楼前是一个不规则的小院,小院里除了应季的蔬菜,就是板栗核桃等各种果树,门口就是通往长城的绿道,我把车停在绿道边,走进小院就招呼海深,海深在家吗?叫了两声,快上了小楼的月台了,海深迎了出来,把我接进屋里,他正在吃早饭。
早饭后照例要喝自采自制的茶,他停下碗筷,从柜里拿出一包黑丝状的茶叶,称这种茶叶称为篦子茶,篦子茶有降血压的功效。海深血压高,所以喝篦子茶。他问我喜欢不喜欢喝篦子茶,我说刚才在村委会喝了流苏茶,与篦子茶有没有冲突。他说他采制的流苏茶,有一浅子,都在西屋架子上放着呢,说着带我就去了西屋。
西屋炕上地下架子上摆满各种的篮子浅子,里面装着各种茶叶,海深一一的给我介绍,流苏茶、新麦茶、桑葚茶、葛根茶、金银花茶,样子还真不少,我喜欢金银花茶,也喜欢桑葚茶。于是他给我兑了一杯,泡好后让我慢慢品,他接着吃饭,边吃边介绍每一种茶叶的常生长习性,采制的时间方法,口味功效等,对这些我都听不懂,也不爱听,我只是好奇,一个快70岁的老人,怎么会制作这么多种茶叶。
一边听海深讲茶叶的种类和方法,我一边喝着桑葚混合着金银花的茶,淡淡的甜少了金银花的涩,液体是浅紫色透着亮,很爽口也很润喉,对此种泡茶的土法子,我赞不绝口。接着海深又向我介绍了山上的很多药材,柴胡、红根、苦参,我更不爱听,因为我仿佛闻到了刺鼻的药味。就问他院子里都种的是什么,他说除了果树他栽了好几种茶树,说着他便带着我来到院子。
我们沿着林下铺满野花的小径,在院子边的土坎上一阶一阶地走,海深一一介绍,圆叶的是什么茶,长叶的是什么茶?真想不到,在北方,在这么巴掌大的农家小院里,有这样多的茶树种类。
“说了半天,你这些茶叶能卖钱吗?怎么能变现?”
“怎么不能卖钱,就是这样的疫情,清明节三天,我在绿道上卖了多块钱。”
“这么多?都什么茶卖的最快?”
“葛根茶,游客最喜欢葛根,我还不是最能卖的。”
“长城里葛根多吗?最能卖的是谁?”
“长城内外葛根多的是,最能卖的是小关村的一位妇女,每天光葛根茶,就能卖多,不但在绿道上卖,还到城里的菜市场去卖,卖葛根茶,供儿子上了大学,又在城里买了楼,还给儿子说了媳妇。”
“吹吧,葛根这么好卖,老百姓还不都卖葛根茶?”
“我可不是吹,你可以去小关村打听打听,葛根好卖,可不好挖,在岩石缝里挖,天天抡着大尖镐,壮小伙子都受不了那个累。”
“你说这话我信,除了葛根还有啥最好卖?”
“安梨干,山楂干,都是大陆货,利润低一些,但销量大。哪家都能卖些。”
“可以组织村民们多晒一些,安梨、山楂,秋后有很多,也不贵。”
“现在村里没有年轻人了,除了我们这些60、70后,谁还干这些农活,又脏又累。”
马井子村的茶产业不大,而且从业者都是老年人,但这里面有根,有文化,老人们生产的茶,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欢,他们喜欢喝,喝不完的也拿到城里的市场上去卖,我常常想为这些老人们做点啥,尤其是疫情的时候,绿道关闭,他们的各种茶制品,拿到哪里去卖呢?又怎样让老人们的茶叶形成规模,一家两家,几十家几百家生产,各种各样北方的茶,茶产品多了,老人们也能创造不小的收入呢?
中国乡村旅游网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