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3182.html
11月26日,杭州市上城区第一批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结业典礼暨成果展示活动在上城区教育学院成功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庄华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卢真金、杭州市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书记、院长、杭州市中小学干训中心主任郑生勇,杭州市中小学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叶哲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严从根,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曹婕,副局长、教育学院院长王莺,雷山县科教局副书记副局长赵世飞,黄山市祁门县教育局督学程国胜以及杭师大部分导师代表等领导专家莅临本次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杭州市各区县的教师教育学校代表,以及来自义乌、黄山、福建等地的教育同仁们。本次活动还采用了“线上+线下”的形式,鹤峰、雷山、黄山、开化等地的教育同仁同步观看活动直播。本次活动由上城区首批未来名师名校长代表马益彬、王林慧、白引、陈滔主持。项海刚局长致开幕词。“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是上城区教育局“十三五”期间教育人才培养重点项目,项海刚对18名未来名师和6名未来名校长在为期三年的培养工程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名师名校长究竟“名”在哪儿?项海刚表示,名师名校长的“名”,应在教学、育人、研究、人格、格局等方面率先垂范,榜样引领,但同时应以“低调之名”给予他人支持、帮扶与奉献。郑生勇主任表示,三年前,上城教育与杭师大联合培养骨干教师与管理干部的模式,打开了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更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尝试。他从“跳出教育看教育”“搭建平台助成长”“重视个性化培养”“专业发展呈现显著”四个方面总结评价此次合作培养工程,更对上城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冀与厚望。庄华洁处长首先肯定了上城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的榜样示范与省内前列引领,同时指出这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区域教育和高效联合培养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模式,是上城的新思路,更是值得全省市各地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她强调三个“力”: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全省要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为持续提升教育品质,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聚焦重点,提升研究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勇于开拓,提高创新力;深化改革,治理保障,提供支持力。一段VCR串起了一路走来三年间的点滴回忆。这三年,是这批未来名师名校长静心学习的时光、思考积淀的力量以及拔节孕穗的成长。深情款款、铿锵有力的集体诗朗诵《未来》中饱含着上城区首批未来名师名校长对来路的感恩情意,更满怀着对未来的希冀憧憬。三年的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顺利结业,这一本本鲜红的结业证书是上城教育培养的成果,更是上城教育孕育的芬芳。项海刚局长、郑生勇主任和庄华洁处长分别为三组名师名校长颁发了沉甸甸的结业证书。三年的砥砺前行,未来名师名校长们将所思所想所得书于笔间,记于心间。金莹、马益彬、汪玥三位学员代表,分别为大家做新书推介,讲述著书立说的心路与思路历程,同时心怀感恩于内外恩师的细致指导、上城沃土的滋润培养。专家领导上台一同为新书出版助力。名校长们对办学思想与主张又有怎样的高知卓见?孙丽女、金莹、徐亚娟、孔慰、陈云五位未来名校长就《五育融合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展开观点争鸣,畅谈己见,切磋琢磨。杭州市中小学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叶哲铭进行了点评,并提炼了四条“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把握政策导向,找寻办学创新点;结合地方实际,构建教育新形态;研究学生学习,开发适恰新课程;基于数据评价,助力五育齐落实。他表示,新时代名校长的责任担当应体现在:回应时代挑战,推进政策落实;发现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形态;始终不忘初心,助推学生成长。来源:上城教育学院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