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七里河区组建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着力构建“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社区善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双向任职,持续开展摸排工作
七里河区各社区及时掌握辖区内外卖配送站分布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信息,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引导行业负责人参与“社工委”建设。建兰路街道王家堡社区在落实排查内容的同时,切实做到摸清辖区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底数及企业情况。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台账,及时更新、动态记录、定期回访,将排查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并将辖区菜鸟驿站站长纳入到“社工委”成员当中,方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参加社区活动,常态化征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意见诉求并协调解决。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区按照“党建+网格”模式,“拉网式”摸底排查,在辖区网格内,通过敲门进店、蹲点守候、微端排查等方式全面推进排摸工作,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信息台账,摸清人员底数,并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工委”中。建兰路街道建兰路社区“社工委”依托现有志愿者服务队力量开展双向服务,让居民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拉近他们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同时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通过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等方式,及时发现社区内的治理盲点,用“新”传递社区正能量,记录社区好人好事,进一步推进辖区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接诉即办等工作再上新台阶。爱心驿站,服务联动有温度
七里河区各社区“社工委”积极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激励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福利温度”暖心驿站,西园街道五星坪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阵地资源,打造“小蜜蜂驿站”,组建“15分钟暖心服务圈”,为辛苦奔波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全天候的饮水休憩、餐品加热、图书阅读、手机充电、雨具借用等贴心服务,有效解决了快递从业人员“休息难、充电难、如厕难”等问题。龚家湾街道“社工委”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所需,动态调整阵地服务内容,开展喜闻乐见、管用有效的服务和活动,打造红色驿站阵地,开辟“小哥”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手机充电、免费饮水、午餐冷藏加热、Wi-Fi共享、休息避雨、医疗用品等多样化的基础服务,同步开设红色教育、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就业招聘等7项“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有阵地、互动有场所。
网格共建,协同社区共治
七里河区各社区发挥“社工委”聚合作用,赋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龚家湾街道龚家坪北路社区鼓励和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平安小区的巡防员、公共文明的引导员,利用工作之余“随手拍”,及时将可行性建议传递给社区,辖区周边安全隐患报告给社区。同时结合社区工作需求,引导他们“顺口宣”,让外卖快递配送员积极参与到反诈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中来,在走街串巷、送餐送件的同时也将宣传资料送到居民手中。敦煌路街道柳家营社区组建“小蜜蜂先锋志愿服务队”,将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纳入基层治理“大网格”,推出星蜂引领五大员并在小蜜蜂驿站设立“奕奕蜂采”展板,上墙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照片,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着力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培育成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生力军。鼓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点亮微心愿”“社工委引领新业态
全域联动助考同行,奔跑吧少年!”等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七里河区一直以来不断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纳入社工委成员,逐步形成“非公党委+社工委+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记者:梁倩茹朱映雪审核:陈亚玲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