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祁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年11月1日零时我县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1]公布如下:
一、人口总量
全县常住人口[2]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相比,减少人,下降7.68%,年平均下降0.77%。
二、户别人口
全县共有家庭户[3]户,集体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集体户人口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9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0.3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1.31%;女性人口为人,占48.6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05上升为.36。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4]人口为人,占15.24%;15-59岁人口为人,占61.07%;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23.6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8.03%。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7.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7.35个百分点。
表4-1全县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人、%
年龄
人口数
比重
总计
.00
0-14岁
15.24
15-59岁
61.07
60岁及以上
23.68
其中:65岁及以上
18.03
五、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5]由7.92年提高至8.40年。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下降人,文盲率[6]由7.08%降低为7.01%,下降0.07个百分点。
六、城乡[7]分布及流动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51.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48.89%。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8.87个百分点。
全县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人,增幅88.62%。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4]全县常住人口中,0-15岁人口为人,16-59岁人口为人。
[5]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6]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7]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祁门县统计局
祁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6月24日
近期热文,点击标题阅读
高考成绩揭晓,祁门一中刷屏!真好吗,好在哪,可学吗?
山市中考生,请看懂分区县成绩分档表和所在地招生计划......
关于做好年屯溪一中招生指标分配工作的通知
今年起, 山市不再设置普通高中 控制线
山市引入教育集团模式,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祁门3家率先挂牌!
山市整治野猪危害:适量猎捕,对受损失农民落实补偿!
花山谜窟震撼“新生”! 山人快抢免费参观资格!
说完屯溪一中祁门一中,再看看省内其他高中今年怎么样!
一年11名学生进了清华北大!屯溪一中当年安徽 ,全国突出!
屯溪一中近7年以来的高考成绩......
山市中小学年暑假放假和秋季开学时间确定!
歙中休中等多校今年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可查,祁门一中很棒,屯中、歙州文峰等如下......
想 山教育变好,得和合肥杭州等地学真功夫!
山市人中考,各区县高中录取计划是......人
这几年, 山市需实干苦干不务虚,补齐短板,夯实发展根基!
让 山孩子上好学:有决心和思路后,就得有清单抓落实,年年有改变!
山市委书记:加大学校改扩建、新建力度,满足优质教育需求
再说“徽州”:别内讧、别内耗、别内卷、别过敏......
这栋“徽州楼”,不能“凉拌”了!
山高考今年北大录取为零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1.html